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創新成為品牌發展新動能
支付寶、滴滴出行、美團點評,這些幾乎載入每一個智能手機、深入我們日常生活每一個角落的應用背后,是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如今,這些“獨角獸”企業,帶動著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和新業態的出現,正顯示著中國強勁的創新力。
梳理“獨角獸”企業的成長可以發現,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正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新路徑,為中國品牌建設提供新動能。
創新,是中國品牌走向中高端的動能。長久以來,中國品牌在中高端市場的競爭中不斷摸索,從企業管理的戰略選擇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引導,中國品牌已經脫離“低端廉價”的標簽,在中高端市場上逐步發揮引領作用。但是,世界百強品牌中,中國自主品牌只占一個。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
徠卡用品質征服了用戶,戴爾以產品抓住了消費者心理,GoPro用運動攝影機引領科技潮流。大疆無人機,本著原創精神,獨家研發出國內外的前沿技術,快速填補并引領國內中高端乃至整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與“跟風型企業”相比,這種創新能力是無可比擬的。
創新,是中國品牌供需結構升級的動能。提高供給質量,滿足民眾不斷變化的需求和需要,是中國品牌升級的一大方向。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成為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主要內容。
近年來,出國掃貨消費,搶購馬桶蓋、電飯煲成為一種風氣。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有著巨大的潛能,然而國內品牌卻跟不上需求。中國品牌差在哪兒?一方面,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創新不足也是國貨的一大短板。中國消費者到國外搶購的具有抗菌、沖洗和座圈瞬間加熱等功能的智能馬桶蓋,抑或是煮飯粒粒晶瑩并不粘鍋的新型電飯煲,都能反襯出國貨創新精神的不足。
創新,是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動能。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制造”早已享譽世界,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中國品牌能走出國門,中國智造能夠繼續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對創新的不斷追求。
運營里程達2萬多公里的中國高鐵,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5%;不斷在橋梁建設領域創造紀錄的中國橋梁,遍布世界的江河湖海和深山峽谷;從第一顆人造衛星到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北斗導航,中國航天“后來者居上”……科技技術創新,造就了一系列享譽全球的中國品牌。
創新,為“獨角獸”企業的成長贏得了豐厚的投資,為中國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更為中國品牌的建設和升級提供了新動能。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品牌 中國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