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7個新設自貿試驗區今天掛牌 改革逐步從沿海向內陸蔓延
央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記者丁飛 劉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3、7,這組數字代表我國三批自貿試驗區成員的數量。從上海到廣東、天津、福建,再到今天(4月1日),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等7個省市將正式掛牌,加入到自貿試驗區的隊伍。我國自貿試驗區也從排成“一”字型的“齊頭并進”,進入到“人”字型飛行模式,向著更多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飛去。
作為最早起飛的自貿試驗區,上海在投資、貿易、金融、創業創新等領域都進行過探索。新加入的7個成員,又會進行怎樣的創新與嘗試?
有人將第三批7家自貿試驗區形容為“市場經濟”爺爺放出來的7個“葫蘆娃”兄弟,每家自貿區都有不同的改革側重,也輻射不同的區域。進入2017年,媒體一再爆出第三批自貿試驗區可能掛牌的時間表,但都未能如期實現,直到今天——2017年4月1日。
根據總體方案,7家自貿試驗區均依托發展基礎較好的國家級新區、園區設立,每個都包括3個片區,面積在120平方公里內。從區域看,它們中絕大部分屬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解釋,改革逐步到內地,既是對未來全國領域內的開放做風險測試,又是服務國家戰略的體現。“如果有中西部地區的、東北地區的,就能形成一些經驗,進行風險測試,有助于在全國范圍更高層次、更廣泛領域進行推廣。比如‘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為滿足這些戰略實施的需要,所以我們選擇了在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
重慶、四川和陜西同屬西部省市,“試驗”的關鍵詞是“西部大開發”。其中,重慶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四川將推動內陸和沿海沿邊沿江的協同開發戰略;陜西則側重“現代農業”,將在這個領域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陜西楊凌自貿片區規劃方案組負責人閔利乾指出,楊凌自貿區農業特色體現在大宗農產品,特別是蘋果、獼猴桃的出口,目前制約出口的主要問題是農產品質量標準化問題,楊凌作為一個農技的農業科技推廣中心,直接引進一些海外的標準認證機構,直接推動農業標準化進程。
中部省份河南和湖北,“試驗”的關鍵詞是“聯通”。這自然是由于他們貫通南北和連接東西的地緣優勢:河南將致力于打造國際交通物流通道,來探索降低運輸費用的可能;湖北則將重點放在促進中部地區與長江經濟帶戰略對接和產業升級上。
7家自貿試驗區中,浙江是唯一的東部省份。“試驗”的關鍵是“油品貿易”,即以油品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認為,這意味著未來國內成品油體制或將發生改變。“中國是油品的進口大戶,需要港口、需要儲運條件,目前成品油體制以國家的幾個大公司為主。但自貿試驗區的建立,特別是在舟山地方開展大宗商品的自由貿易,給予各種便利,我們的交易范圍會跨越以往的格局,更多企業有機會分享大宗商品交易帶來的紅利,也便于我們與其它國家開展油品交易。”
根據方案,浙江自貿試驗區將在保稅燃料油供應、油品儲運、油品加工、貿易交易等各方面優先“試驗”。浙江省副省長梁黎明介紹,放寬原油、成品油資質和配額限制;支持賦予符合條件的2-3家自貿試驗區企業原油進口資質和使用資質。同時允許依托中國(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成品油、保稅燃料油的現貨交易,條件成熟時可以開展期貨的相關業務。
唯一的東北省份遼寧,“試驗”的關鍵詞是“國資國企改革”。遼寧提出,將重點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探索多種所有制資本優勢的互補,完善國有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努力建設成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的新引擎。
從今天起,我國自貿試驗區“1+3+7”的矩陣將正式形成,自貿區3.0時代到來,改革逐步從沿海向內陸蔓延。白明認為,這意味著未來我國對外開放的紅利將從“外在拉動”轉向“內地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的初衷是提高我們整個對外開放水平,越來越多的自貿區不斷先行先試、不斷推廣復制,自貿區將承擔起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編輯:秦云
關鍵詞:新設自貿試驗區 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