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中國患者組織:讓政府“聽見”患者的聲音
中新網北京4月1日電 (記者 董子暢)“患者組織要有真實可靠的數據,并讓數據逐步擴大成為證據,用這個證據來與政府溝通,讓政府‘聽見’患者的聲音。”參加完第9屆全球患者組織經驗交流大會回國的史安利頗有感觸,“患者組織怎么發揮作用,要懂得方式方法,要有技巧,要有水平。這是我這次參加國際會的感受。”
第9屆全球患者組織經驗交流大會3月中下旬在西班牙召開。中國此次有兩名患者組織代表參會,代表之一史安利是北京愛譜癌癥患者關愛基金會主席、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主任委員。她曾二次罹患乳腺癌,一次結腸癌,在與疾病斗爭的30年里她致力于中國腫瘤患者的康復事業。
2014至2015年,史安利在全國組織開展了1萬名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狀況調研報告,使政府意識到患者組織通過患者教育及患者關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社會負擔的職能。
“調研顯示,在患者組織群體中比不在群體中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了約50%。”史安利強調,患者組織的價值和作用是可以通過數據來體現的。
“中國的患者組織還處于起步階段”,史安利向記者回憶起國外的案例,“有的國家通過數據說服政府,政府把稅收里的一部分給到患者組織,這對我們非常有啟發。我們雖然跟國際上的差距很大,但很多地方政府也有這樣的行為。”
此次參會的另一位代表是淋巴瘤之家創始人洪飛,在他看來,中國患者組織在國內主要是幫患者募款,給患者做患者教育。參會后,才發現患者組織還有一個很大的責任,就是要代表患者群體向政府發出聲音,做好患者與決策者之間的橋梁作用。
國內組織與國外組織的差距也讓洪飛感受很深,“國外的患者組織相對于國內來說,起步比較早也比較成熟,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例如與政府及社會各界溝通的方式和技巧,其他國家患者組織建設和發展的過程,更關注科學數據等,這也是我參加此次會議深刻體會到的一點,也是此次大會的目的。”
洪飛說,應該通過有一些有效的手段讓患者組織跟政府有效的溝通,特別收集是一些相對比較科學、真實的數據,這才是政府愿意聽到的、愿意采納的。
作為中國患者組織的代表,兩位都認為,患者教育仍然是患者組織的工作重,同時,科學的收集、運用數據,才能讓政府“聽見”患者的聲音。(完)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中國患者組織 中國抗癌協會 乳腺癌 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