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康復非常關鍵
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復治療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康復的意義遠比一般創傷性骨折大得多,原因很簡單,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年齡大,合并癥多,要想獲得比較好的療效和預后,康復治療自然重要。
康復既要遵循一般骨折的康復規律,又要考慮到患者骨質量差和骨折愈合緩慢的特點,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多種康復措施,例如:疼痛管理、飲食及生活習慣指導及調理、運動康復、康復輔具的使用、骨質疏松健康知識教育、中醫藥康復等,最好是在康復科醫生協助下完成。
對于橈骨遠端骨折內固定術后或拆除外固定后,應重視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等康復訓練。肩關節骨折后的康復訓練通常由被動運動開始,可在上肢吊帶或外展架上行前屈、外旋運動,待疼痛緩解后,逐步開始行主動肌力鍛煉和關節活動度訓練等。
對于脊柱和髖部骨折,在內固定或關節置換術基礎上,應鼓勵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盡早坐起和站起,以縮短臥床時間,減少臥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髖部骨折術后宜循序漸進地進行關節功能的主動活動和被動運動,尤其是患肢主動活動。采用髓內固定或關節置換的患者,術后可盡早嘗試患肢部分負重;采用鎖定鋼板等髓外固定技術的患者,患肢下地負重時間需適當推遲;關節置換術后早期,應根據采用的手術入路,適當限制關節活動范圍;椎體成形術后12小時,患者可嘗試坐起,24小時后可嘗試站立,腰背部肌肉力量訓練和平衡訓練有助于加速患者恢復。
所有康復鍛煉治療是在保障整體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患者年齡大,肌肉力量本身就薄弱,活動時的穩定性差,所以在圍手術期后的康復措施主要包括運動康復、物理療法和個性化的康復輔具,這些康復措施有助于改善骨折后殘留的肢體疼痛、腫脹及功能障礙,增加骨強度,改善肢體協調性以避免跌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朱瑜琪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骨科)
編輯:趙彥
關鍵詞:骨質疏松性骨折 康復 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