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醫藥電商在嚴管下求發展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概念的走紅以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生活必需品包括藥品的消費觀念也隨之轉變。網購藥品的民眾日漸增多,而作為提高藥品流通率、降低藥品價格的重要手段之一,醫藥電商行業也越來越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
由小到大成績亮眼
醫藥電商的軌跡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出臺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當時所稱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是指包括醫藥工業、流通企業、經營企業、醫院等醫藥行業通過互聯網平臺交換信息、撮合交易以及向個人消費者提供網上購買藥品的渠道。時至今日,醫藥電商的概念已經逐步擴大化,衍生出醫藥營銷、醫藥O2O(線上到線下,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平臺)、藥材交易、藥事服務等一系列以藥品為核心的新服務。
2017年年初,國務院發布了《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取消了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企業審批(第三方平臺除外)等行政許可事項。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就該項工作的落實發布通知,除第三方平臺之外,正式取消互聯網藥品交易企業的審批。這也意味著對醫藥電商的進一步放開。
據《2016中國醫藥電商發展藍皮書》顯示,中國醫藥電商規模從2009年開始呈爆發式增長,其中2015年B2C(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商業零售模式)市場銷售總額152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同比增長100%,2016年更是達到286億元人民幣。而排名領先的醫藥電商平臺時隔6年后首次宣布盈利,這也是整個互聯網醫藥行業首個宣布盈利的板塊。
市場增長前景廣闊
在發達國家,醫藥B2C運營已經步入成熟期,美國、日本和歐洲藥品網絡銷售額已經分別占到整體藥品零售規模的30%、17%和23%,而我國藥品網絡銷售額不足整體藥品零售規模的1%。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群眾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網購消費人數的擴張,醫藥電商行業未來將大舉開拓市場空間。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藥行業電子商務市場競爭與投資分析報告》預計,2017年醫藥電商行業將進一步放開,到2020年,醫藥電商市場將成長為超過1000億元的大市場。
發展之路艱難崎嶇
利好政策的連番出臺,給予了醫藥電商產業發展更為廣闊的空間。不過,發展之路也并非順風順水。
201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文要求結束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隨后,天貓醫藥館、1號店、八百方等第三方藥品零售平臺陸續停止在線交易。而B證、C證取消審批,使得大量醫藥電商涌入,加劇了市場競爭;占市場絕大份額的公立醫院自主采購權受限,使得醫藥電商B2B(指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專用網絡或互聯網,進行數據信息的交換、傳遞,開展交易活動的商業模式)始終無法進入這一部分市場,其目標客戶轉向市場份額相對較小的私立醫院、門診、藥店……這都使得醫藥電商的發展之路變得艱難而崎嶇。
監管方式亟須完善
處方藥網售政策遲遲未出,第三方互聯網藥品交易平臺在線交易叫停……一系列事件反映出,與人民健康密切相關的醫藥領域,嚴格管控是必然的趨勢。
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黃明指出,在打擊利用互聯網銷售假藥問題上,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有的互聯網企業之間缺乏聯動,甚至存在信息壁壘,給違法犯罪以可乘之機,而現有法律對此約束規范不夠。
今年3月,謝子龍等30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藥品管理法修訂的議案》專門提及此事并建議,在“藥品管理法”中增加互聯網藥品經營的監管要求,制定網上售藥規范,合理設置網上售藥的管理標準和適用范圍,明確規定處方藥不得網上銷售,建立科學、嚴格的網上藥品交易監管制度。
“我認為短期內國家對醫藥電商的管理是肯定會趨嚴的,因為網上銷售藥品確實存在很多問題,而相關監管部門的監管手段、監管技術,甚至于監管隊伍三方面都還跟不上監管需求。”謝子龍說,“據我了解,國家食藥監總局也在組建專門的網上藥品監管隊伍,如果這個隊伍能夠真正組建完畢,對醫藥電商的健康發展將會是一個利好消息。”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醫藥 藥品 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