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全國骨質疏松診療中心地圖發布
我國骨質疏松就診率不足1/4、治療率僅2%
全國骨質疏松診療中心地圖發布
據悉,截止2017年4月,全國有43個城市、163家醫院成立骨質疏松診療中心。北京有23家,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上海有15家,包括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等。
骨質疏松癥是威脅中國老年人群健康的“隱形殺手”,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目前我國骨質疏松患者群體大、防治意識差,且就診率低。調查顯示,我國骨質疏松患者就診率不足1/4,治療率僅2%。
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常務副主任、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主任委員夏維波教授介紹,骨質疏松癥的嚴重后果是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女性一生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性為40%,男性為13%。數據顯示,約一半患者在出現一次骨質疏松性骨折后還會再遭受第二次骨折。“對于骨質疏松患者,骨折會大大增加殘疾和死亡的風險,例如發生髖部骨折一年內,約50%的患者致殘,各種并發癥導致死亡的更是高達20%,而約3/4的髖部骨折患者為女性,因此女性髖部骨折常被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骨折后,患者不僅遭受疼痛折磨,生命質量也顯著下降,且骨質疏松癥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和護理,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
“此次‘全國骨質疏松診療中心地圖’的發布,更直觀、實用地為骨松高危人群及患者篩選出專業、全面的骨松診療醫院和機構,對于今后全面提升我國骨質疏松診療水平將有深遠意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老年健康室副主任尹香君女士表示。
在臨床中,骨質疏松癥患者往往分布在不同專業的臨床科室——骨質疏松看專科或內分泌科,骨折看骨科,還有婦科和老年科等。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質疏松和骨病主任、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候任主任委員章振林教授強調:“骨質疏松癥的防治不應局限于某一學科,某一階段或某一人群,而需要多科室協作與綜合管理。”
目前建立的全國163家骨質疏松診療中心涉及多學科聯合診療、全程管理、日常科普和研究培訓等多方面內容。在診療方面,中心旨在發揮多學科的專業優勢,聯合骨質疏松專科、骨科、內分泌科、婦科、老年科等科室共同參與,讓骨質疏松高危患者、骨質疏松患者、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及骨折后患者的康復治療以及如何預防再次骨折的發生等全程接受管理,共同抗擊骨質疏松性骨折。
全國骨質疏松診療中心還將定期召開義診、患教活動、發放科普宣傳資料,提升患者和大眾的疾病意識。“另外,中心也將承擔相關科研課題和醫師培訓,提高醫生診治水平。”章振林強調。
夏維波表示:“由于我國骨質疏松癥患病率高,如何貼近患者,讓患者看病更方便、更直接,是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及各個地方分會一直思考的問題。此次‘全國骨質疏松診療中心地圖’的發布,將大大方便患者‘按圖索驥’找醫院,不僅提高骨松病人的規范診治水平,同時也將大大提高骨松高危患者的預防意識。”
更重要的是,骨質疏松診療中心還將逐漸建立社區醫院和三甲醫院的雙向轉診和隨訪管理機制,為在社區醫院無法完成診治的患者直接轉診至對口專業三甲醫院進行治療提供實用、指導性建議。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骨質疏松 患者 就診 治療率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