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吳笛:在改善民生中培育城市發展動力

2017年05月03日 09:46 | 作者:吳笛 | 來源:長春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在改善民生中擴大內需 培育城市發展動力源泉

作者:長春市委黨校 吳笛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7月在吉林調研時強調,“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要全面把握發展和民生相互牽動、互為條件的關系。”改善民生,既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各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平穩健康發展的動力源泉。經濟發展可以為強化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豐厚的物質基礎,同時,社會保障的完善和民生的改善,又會讓人民群眾減少擴大消費的后顧之憂,釋放出更多的有效需求,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增長點、投資機遇和產業發展空間,從而拉動經濟更快增長。要想推動我市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就必須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轉變發展方式,在改善民生中擴大內需,創造更多發展機遇,拓展更大發展空間,培育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

在民生改善中擴大內需存在的主要問題

擴大內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切實改善民生,進而擴大居民消費。而在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方面,我市還存在如下問題尚待解決:一是工業“一柱擎天”和結構單一“二人轉”的雙重制約;二是傳統動力減弱和新興動力不足的雙重挑戰;三是改革開放程度不夠和科技創新能力釋放不充分的雙重難題;四是城市綜合承載功能不強和綠色宜居品質整體不優的雙重矛盾;五是民生保障層級不夠和人民群眾訴求更加多元的雙重壓力。只有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才能在改善民生中擴大內需,從而培育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

在改善民生中擴大內需的實現路徑

繼續深入實施城鄉居民增收“暖流計劃”。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將深入實施城鄉居民增收“暖流計劃”確定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任務。作為“民生工程”中的“民心工程”,“暖流計劃”被譽為“幸福長春”建設的姊妹篇和升級版。它的實施,打破了以往居民增收工作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局面,形成了舉全市之力促增收之事的全新格局,讓群眾在市委、市政府改善民生的各項舉措中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目前,“暖流計劃”已直接或間接惠及城鄉居民649.4萬人次。未來五年,我市還應加強此項計劃的實施,繼續加大資金投入。

一是全力扶持就業創業。強化對中小企業管理者及城鎮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增加其就業增收能力。

二是繼續提高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標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職業健康體檢等活動。同時,提高部分社會服務崗位人員待遇,逐步擴大補貼種類及范圍。

三是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制度,統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并軌,完善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制度,大力發展慈善事業、養老事業、殘疾人事業、志愿服務等社會公益事業,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全方位提升社會保障水平。

四是積極推進“健康長春”建設,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發展健康產業,擴大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范圍,努力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同時,在教育方面,要促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教育特色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協調發展、農村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東北亞區域性教育中心。

“暖流計劃”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積極構建職工收入正常增長機制,完善農民工工資“精準支付”模式,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收入水平的改善,民生水平的提高,必將轉化為內需增長的力量,成為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多舉措實現就業創業工作新目標。未來五年,我市城鎮登記失業率要保持在3%左右;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年均增加就業人口保守估計達12萬左右;年均開發就業崗位10萬個左右。要完成這個目標,應當把就業工作的著力點放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同時,要全方位拓展就業渠道,激發群眾自主創業熱情,充分發揮市場引導就業的主渠道作用。政府相關部門要精準定位、重點施策。

一是要繼續實施“春雁行動”,助推外出創業的長春籍創業者返鄉創業。實踐證明,“春雁行動”可以增加我市縣域特色產品的銷路,帶來新的資金扶持,專家學者提供的科學指導,也給各地農民提供了新的創業規劃,推動廣大農民在創業路上迅速成長。“春雁行動”可帶動外出打工的農村勞動力從純粹的打工者變為新的創業者,進一步彰顯創業富民的“乘數”效應,推動縣域經濟由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要逐步建立起市、縣、鄉(鎮)三級返鄉創業項目庫、人才庫、專家庫,構建起以返鄉創業“綠色通道”為依托,以專門服務窗口為載體,以政策咨詢、項目推介、專家點評、創業指導為核心的“一站式”“立體化”服務平臺。

二是要對困難群眾進行精準幫扶,讓其重新就業。未來要繼續實施特困人員精準援助計劃,高度關注特殊困難群體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要繼續鞏固原有的五種精準援助方式,即指導、培訓、就業、創業、社會保障,還要不斷借鑒新的模式,創新援助方式。可推廣六項激勵機制,即建立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培訓機構、企業吸納就業、援助對象培訓、評比表彰、政府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要注重使用“互聯網+就業創業”模式。互聯網傳播信息速度快且科學準確,此模式可以將政府、科研機構、企業、潛在的創業者、新求職人員迅速集結于同一個平臺,科學配置創業、就業、研發等信息,提高創業就業效率。

三是要擴大創業就業服務半徑,打造新的就業服務圈。讓創業就業服務半徑延伸到長春市縣域居民的家門口,讓市場引導就業的主渠道充分發揮作用。爭取在各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務所,在各個社區(村)全部建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站,并全部配備勞動保障協理員,形成新的人力資源市場服務體系,即兩級管理、四級服務體系。在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全部推出即時服務、承諾服務、跟蹤服務等特色服務,形成職業介紹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公、一網通管理的新格局。同時,要全力抓好就業,著力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工作,不斷降低結構性失業風險,努力實現充分就業。

堅持“一個領先”,助力打造生態文明升級版。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五個一”的發展目標,其中“一個領先”,即生態文明建設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在全國省會城市保持前列,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自然生態環境和市民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個城市的生態好、生態文明程度高,它的軟環境實力就強,招商引資條件就優越,經濟發展后勁就大,輻射力和影響力就強,人們的消費能力就大,內需增長就強勁,發展就快。因此,要強化擔當、對標高位,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為重點,全力打好環境保護攻堅戰。推動“兩減”,強化監督保減量,優化管理控增量,加強總量管控污染減排,從源頭為生態環境減負。開展“六治”,落實“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等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持不懈地治理小鍋爐、黃標車、秸稈、危險廢物等,著力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實際成效,增強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三提升”,踐行環保“一盤棋”理念,推進環保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強化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提升“生態保護、環境執法、服務發展”水平,為打造生態文明升級版提供環境保障。

與此同時,還要抓好“菜籃子”工程、保障性住房、交通出行等群眾關心關注的重點問題。突出抓好空氣污染治理,落實“煤改電”“煤改氣”等扶持政策,統籌推進煤炭高效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等源頭調控措施,力爭2021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科學認識我市發展的現狀與實際,理性看待面臨的問題并找出癥結所在,努力按照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指引的正確方向前進,我們就能在改善民生中擴大內需,培育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泉。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發展 創業 民生 改善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色大成网站韩国黄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2020 |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观看不卡高清 | 起碰97在线视频国产 | 中文日韩欧免费视频 | 亚洲另类久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