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河南信陽:茶旅融合助力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新華社鄭州5月3日電(記者張興軍)一湖碧水、十美鄉村、百里茶廊……記者近日在地處大別山南麓的河南信陽市采訪時發現,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茶葉主產區之一,近年來當地依托良好生態資源發展茶鄉體驗游,在傳統茶產業的基礎上催生出茶旅融合新業態,綠水青山“變身”金山銀山由此走出了新路子。
信陽市浉河區浉河港鎮白龍潭村的一家炒茶作坊里,68歲的炒茶師胡公明仔細地把剛完成揉條的茶葉倒入烘干設備里,機器旋轉帶動茶葉在其間翻滾躍動,陣陣清香隨之在房間漫溢開來。
“生活條件好了,越來越多的城里人愿意親近自然,親近山水。”胡公明說,“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我們這個作坊從早到晚人頭不斷,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待上千人,除了來品茶、買茶,不少人是來旅游的。”
來自洛陽市的侯先生每次到信陽探親,總喜歡帶著家人到茶山上喝杯茶,潤潤肺。五一假期,他特意將孩子也帶了過來,一邊在山中的農家樂小住休息,一邊體驗手工茶的加工制作。“空氣好、滿眼綠色,還能進行親子游,這是茶山最吸引我們的地方。”
信陽市茶產業辦公室提供的材料顯示,作為當地傳統特色產業,近年來該市茶產業呈現又快又好發展局面。截至2016年底,全市茶園面積達210萬畝,茶葉產量達5.95萬噸,總產值逾百億元。全市現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市級龍頭企業90余家;茶葉從業人員超過120萬人;茶農人均種茶收入超過5500元。
進入新時期,信陽市迎來了茶產業融合發展和全域旅游興起的又一機遇。
該市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夏國宗介紹,山水相依的天然風光,歷史悠久的茶文化,加上基礎設施的日漸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來到茶山。“正是順應這一趨勢,信陽市提出建設開放式茶產業,通過實施農村精品旅游路線和休閑觀光農業品牌培育,突出茶鄉游,延伸產業鏈,由此讓茶產業從傳統農業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茶旅融合,農民增收渠道也變多了。
平橋區郝堂村村民曹永根沒上過幾年學,一直靠經營200多畝茶園為生。他告訴記者:“以前摘下茶來連夜炒,炒好后走幾十里路,天亮前趕到茶市上賣掉。隨著村里游客越來越多,家門口炒茶,加加微信、聊聊天,就把茶葉賣出去了,還能發展農家樂。”
消費者來到茶園,還倒逼經營者以更高標準種茶制茶,傳統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在加快。
據了解,在平橋區,每一個生產茶園都有一份土壤檔案,詳實的“大數據”確保了7成以上的茶園可以測土配方施肥;在羅山縣,11個綠色防控示范點以點帶面,帶動全縣18萬畝茶園應用綠色防控技術,占茶園總面積的近7成,該縣也因此榮獲2016年“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稱號。因為對標國際,近年來信陽茶葉出口也在提速,2016年創匯超過1400萬美元。
信陽市市委書記喬新江表示,經過多年努力,茶產業已成為信陽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的有力支撐和重要抓手,未來要在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下,依托茶旅融合開拓更大市場空間,進一步做好產業升級、強市富民的大文章。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融合 產業 信陽 茶旅 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