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當雕刻青年遇上古老的壽山石

——記“匠心神韻”第二屆中國壽山石雕青年創作大賽

2017年05月10日 15:03 | 作者:張志勇 | 來源:中國藝術報
分享到: 

“五四”青年節前一天,由中國民協、福建省文聯共同舉辦的“匠心神韻”第二屆中國壽山石雕青年創作大賽獲獎作品展在福州開幕,共展出入圍作品、優秀作品以及十大新銳作品55件,同時舉行“十大新銳雕刻青年”“優秀作品”和“入圍作品”的頒獎儀式。當天的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薈萃了來自八閩大地壽山石雕行業的青年才俊,他們用自己的巧手傳承祖先技藝,創作出一批工藝精湛、構思新銳的石雕精品,向世人展示了壽山石雕歷久彌新的匠心神韻。

妙法空有  許永祥

沿著前輩開辟的道路前行

在展覽現場,作品《秋山行旅》吸引了不少觀眾的注意,秋黃盡染山林,流水潺潺,溪石錯落,橋旁枯樹佇立,雕刻家巧妙結合壽山花坑石黃白交錯的天然之色,運用剛柔并濟、行云流水的刀工和獨具匠心的構圖設計,呈現出一幅令人心神向往的秋山行旅圖。這是“十大新銳雕刻青年”第一名陳瀅的作品。陳瀅表示:“作為壽山石故鄉的年輕雕刻師,我感到自己對傳承壽山石雕技藝的責任和擔當。 ”

當青春遇上藝術,當智慧遇上壽山石,激發出的是美好的藝術記憶。第二屆“匠心神韻”中國壽山石雕青年創作大賽暨十大新銳雕刻青年評選活動于3月30日啟動,60位參賽選手每天在比賽現場進行壽山石雕作品創作。選手作品提交后,由專家評委進行評分,場外觀眾通過相關微信公眾號對作品進行投票,組委會按專家評分(90%)+微信投票評分(10%)評出20位“十大新銳雕刻青年”候選人。之后,這20位候選人進行“技歸于道”主題演講比賽,最終產生“十大新銳雕刻青年” :陳瀅、徐丹、許永祥、阮曉燕、陳貴洪、邱宏伙、朱志雄、陳祥清、陳武、洪鳴山,這個年輕群體展現出鮮明的對傳承的思考和創新的意識。

在城市化迅猛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工藝美術遇到很大挑戰,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振興傳統工藝,要把傳統工藝予以傳承與推動,這尤其需要年輕一代人的參與。“在當下這個充滿著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方式有機結合的文化氣息的時代,我們需要設計師,也需要工藝師,要把包括壽山石雕在內的傳統工藝保護好、傳承好,就需要這批年輕的傳統藝術人才。‘五四’青年節前夕舉辦這個展覽,很有意義。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說。

壽山石雕是傳統雕刻藝術,以產于福州北部山區的壽山石為材料,通過特殊技藝制作出供人玩賞的物件。壽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說。壽山石雕的起源因考古的發現而逐步推前,根據上世紀60年代的考古發掘,可證壽山石雕至少開始于一千五百年前。壽山石雕作品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品類,其技法主要包括圓雕、印鈕雕、薄意雕、鏤空雕、淺浮雕、高浮雕、鑲嵌雕、鏈雕、篆刻和微雕等。時至今日,雕刻青年面臨機遇與挑戰共存的局面,他們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沿著前輩開辟的道路走得更遠,是非常大的挑戰。

《醉秋》是“十大新銳雕刻青年”之一洪鳴山的參賽作品。這件作品運用壽山水洞高山石紅之巧色為基調,暈染出濃濃的秋意,秋樹、紅葉、扁舟、文人墨客、遠方的古塔、天空中飛翔的雁群,使秋的氣韻在其中流動穿梭。洪鳴山介紹說,壽山石柔而易攻,可以用手操刀在石材上任意揮灑雕刻,其中刀法可以蘊含有很多中國書畫的筆墨韻味,這種用刀如筆的雕刻方法也就是壽山石雕刻傳統技藝的獨特內涵之所在。因為材質硬度的關系,壽山石雕刻技法跟玉雕、木雕、牙雕等的雕刻方法截然不同,后者很難達到用刀如筆的程度。“無數前輩藝人總結流傳下來的刀法,是身為青年雕刻師的我要真誠致敬學習和全盤繼承的,在這個基礎上,從各種文化藝術中吸取養分,提高自己的審美修養,才能推陳出新,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

思考更多技藝之上的東西

“匠心神韻”中國壽山石雕青年創作大賽創設于2014年,旨在致力于青年創作人才的發現和培育,福建省民協副主席陳曉萍認為,技藝傳承和藝術創新的核心在于人的培養,對于新生代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藝術創作是創作者品質、素養、情感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現,要想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就應當加強自身的綜合素養,心手相連,藝游于心,既要有手頭的功夫也要有口頭的表達,更要有心靈的探尋。這在“十大新銳雕刻青年”評選20進10的演講環節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首設“技歸于道”主題演講環節是本屆“匠心神韻”活動的亮點之一,促使當代雕刻青年在平時創作中自覺地去思考更多技藝之上的東西。

如何定義和區分工藝品和藝術品?壽山石雕刻在中國藝術史上建立了什么美學標準?雕刻師如何處理技和道的關系?這些古往今來一直爭議不斷的話題至今仍撞擊著年輕一代的心靈。在“十大新銳雕刻青年”稱號獲得者許永祥的眼里,壽山石雕刻要往創作藝術品而不是工藝品的方向銳意進取,就是要融入思想,反映精神。“好的雕刻作品不但要符合美學標準、更要體現哲學思辨,不但要愉悅人心,更要發人深思。 ”

許永祥在演講中提出,一件好的作品對于觀者而言應該有三層境界:一是入眼,二是入心,三是入行。“入眼”就是對技藝的認可,作品工藝精湛、處理得當,一看就覺得很漂亮,感官上得到享受;“入心”就是對作品的心靈認同,以作品為媒介與作者達成跨越時空的共鳴,體會作者的創作思想,感受作者的創作精神;“入行”就是由作品引發的思考能傳遞給觀者,促進觀者更多積極向上的行為。以他的參賽作品《妙法空有》為例,該作于色格左右分刻紅白兩身羅漢,紅者寶相莊嚴,與獅講經,意為利益眾生之悲者,為“有” ;白者神態怡然,無質無體,意為不執著我相之智者,為“空” 。通過作品領悟到“空”的內涵,就會看淡功名利祿、看淡生活中物質的得失,少了貪圖享樂、爭名奪利,多了平淡是真、平安是福;領悟到“有” ,反射到生活中就會有更多積極進取、福利社會的行為。這既是作者自己創作心境的體現,也是對于社會的期許和能量傳達。

壽山石雕是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也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民間藝術項目,經過近二十余年的迅猛發展,其市場價值也是與日俱增,近年來,隨著市場回歸理性和消費觀念升級,壽山石雕現在到了拼創意才情、拼藝術造詣的時代。福建省文聯黨組書記、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作興表示:“壽山石雕要發揚光大,人才最為關鍵,我們聯合中國民協謀劃創立了‘匠心神韻’中國壽山石雕青年創作大賽。實踐證明,‘匠心神韻’已經成為中國民協、福建省文聯和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締造的文化品牌。希望廣大青年雕刻師再接再厲,刻苦鉆研技藝,在創作中兼顧藝術性、觀賞性和市場性,深入挖掘古老壽山石雕的內涵與文化。 ”


編輯:楊嵐

關鍵詞:壽山石 石雕 雕刻 作品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网站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洲 | 亚洲愉拍二区一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