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連線全球>大家談 大家談
媒體與智庫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迄今已逾三年,其得到了沿線各國家與地區的廣泛贊譽。中國政府及企業,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合作中,在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等“五通”領域,取得了明顯的成果??梢哉f,“一帶一路”建設是以全球視野對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進行的戰略構想,是推動中國區域經濟合作向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水平拓展的戰略布局。
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辦,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的問題尋找方案,為實現聯動式發展注入新能量,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在此背景之下,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產能合作層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作為“一帶一路”下的傳媒人,我們如何促進跨文化傳播?“一帶一路”為傳媒業的“走出去”報道帶來了哪些政策紅利?中國的傳媒業,為提升中國對外影響力,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果?
不得不說,“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故事,和我們媒體界實在是息息相關。筆者從媒體層面來簡單地說一說,我們能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已經做了什么,又能做些什么。
首先,作為一家媒體,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最為直接的當然是使用好最基本的媒體屬性。作為記錄者、傳播者和研究者,媒體有條件有信心不僅要在認真學習、消化相關政策文件的基礎上,向公眾、社會傳達權威聲音,更要將一帶一路戰略的規劃、愿景,從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方面,加以普世性的解讀,向一帶一路沿線省份、區域、國家,傳遞正能量、希望和信心。比如一帶一路核心區新疆,正在致力于圍繞一帶一路設計的經濟發展新藍圖,而一帶一路上的國家巴基斯坦等也一直就中國的這一倡議和我們展開良性互動及合作。那么,怎樣向那里的人們傳遞媒介化易懂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從跨文化傳播上來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處于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下,人際交往與社會信息傳播活動涉及到各種文化要素在全球社會里的遷移、擴散、變動,從而對不同群體、文化和國家乃至人類共同體產生影響。
因此,從縱向上而言,傳媒在“一帶一路”傳播過程中,應做好兩大層次的傳播工作,第一是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傳播,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成員提供日常生活、交往互動里的融合、矛盾、沖突等不同的解決方式;其二則是在人類交往層面的跨文化傳播,輸出中國的價值觀,從而增進文化的認同感,促進差異文化系統上的化學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傳媒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很多媒體都推出了建立于傳媒平臺基礎上的媒體智庫,和傳統智庫相比,媒體智庫的組織架構、運營模式更為輕巧、靈活,更多的是以資源共享平臺存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媒體智庫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講好一帶一路故事,著重建設一帶一路“朋友圈”,包括建構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國家的政商學圈層,進而建設國際合作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為地方政府、企業、學術力量“走出去”做好先頭部隊、第三方服務機構的作用。
第三,媒體智庫本身作為傳統媒體轉型、創新、升級的產物,可以將自身的特殊屬性與其他要素結合起來,達到效益最大化。比如在人才的儲備上,可以更多地使用共享經濟的原理,與國家高端智庫、傳統智庫建立起雙向的溝通機制,發布一帶一路研究報告;在項目的儲備上,利用市場化屬性,更多地引入互聯網企業、制造業企業等商業力量,為行業發展、企業“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在政府關系上,可以為地方政府與權威學術機構之間建立起更靈活的溝通渠道,為一帶一路沿線的區域、國家,建立與當地發展相契合的規劃組、課題組。
總而言之,傳媒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跨文化傳播上,路漫漫其修遠兮,要做的努力、能做的工作,得捋清思維,列出清單,積極投入,擼起袖子干。(周凱莉)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媒體 智庫 一帶一路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