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7"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連線全球>全球觀 全球觀
馬交通部長:“一帶一路”是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
馬交通部長
中新社吉隆坡5月12日電 題:(一帶一路·高端訪談)馬交通部長:“一帶一路”是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
作者 張淼 趙勝玉
馬來西亞馬華公會總會長、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日前在吉隆坡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為馬來西亞在全球市場競爭中提供巨大優勢,是激發馬來西亞潛力的強大經濟引擎。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國家,馬來西亞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率先響應并積極參與;馬來西亞執政黨之一的馬華公會,更率先成立了“馬華一帶一路中心”,并聯合多個全國性社團商會,發表“一帶一路”宣言,舉辦“一帶一路”中國—馬來西亞工商界對話等活動。廖中萊表示,這些活動確保馬來西亞能夠跟上“一帶一路”最新發展的步伐。
廖中萊指出,古絲綢之路被看作歷史上最偉大的商貿通道,它不僅標志著邁向全球化的第一步,同時在促進中西方文化、藝術和宗教信仰的交流和發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今,全世界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尋求重振“絲路”。
廖中萊認為,“一帶一路”旨在通過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重塑全球經濟格局。這個雄心勃勃的倡議將覆蓋全球30%的經濟產出,涵蓋全世界64%的人口,預計潛在經濟總量達21萬億美元。馬來西亞仍在努力成為一個高收入國家,從經濟和貿易領域來看,“一帶一路”倡議將為馬來西亞在全球市場競爭中提供極大的優勢。
廖中萊指出,馬來西亞政府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關鍵項目就是新加坡-昆明鐵路,該項目也是東盟為提升區域聯通的旗艦項目之一。這條鐵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中國昆明和新加坡,途經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和老撾。
他強調,對馬來西亞而言,該鐵路項目將為本地企業開放更多的貿易和投資機會,有助于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對連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高鐵項目也是重要的驅動因素。
他透露,為加強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馬來西亞還在致力于另一個大項目——馬六甲皇京港。該填海旅游地產項目位于全球第二繁忙的馬六甲海峽,由三個填海島嶼構成,皇京港的建設將進一步提升馬來西亞全球重要貿易港口的地位。
據悉,馬六甲皇京港項目計劃在2025年完工。工程完工后,有望成為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私人碼頭,融合住宿、商業、文化、娛樂和生活方式等元素。未來“一帶一路”建設也將為該項目帶來更多商貿活動。
身為交通部長的廖中萊指出,中國和馬來西亞組建的“港口聯盟”中涵蓋6個馬來西亞港口和11個中國港口,其中四個躋身全球十大港口之列。該“港口聯盟”旨在推進技術轉移和分享,馬中兩國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互相借鑒,必將帶動兩國港口的長足發展。
據悉,中馬兩國年貿易額已達到了千億美元,馬來西亞是中國第六大貿易伙伴國,僅次于美國、日本、韓國、德國和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連續8年成為中國在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自2009年以來已經連續8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伙伴。
數據顯示,在投資方面,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產能合作,中資企業走入馬來西亞已形成良好勢頭,2015年中國在馬來西亞制造業的直接投資額達5億美元,2016年,中國已取代美國和日本成為馬來西亞第二大外資來源國。
在海外工程承包方面,中國目前是馬來西亞重大工程施工總承包的主要合作方,已承接了超過300億美元的重大工程施工項目。
廖中萊表示,六百年前“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為兩國友好交往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43年前,馬來西亞成為東盟成立后首先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自中馬建交以來,兩國政治、經貿關系關系快速、穩定成長。
廖中萊指出,由于馬來西亞正在轉型,我們需要采取樂觀積極的措施,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帶來的實惠和便利。他堅稱,“一帶一路”倡議必將成為激發馬來西亞真正潛力的強大經濟引擎。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一帶一路 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