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聲聲“哦呀”道出藏區發展嬗變
“公路通了,哦呀!”5月7日,天氣晴好,71歲的藏族老人格絨坐在各壩村村邊公路旁,看著村民開著小貨車進村,心里很是高興。
“哦呀”是藏區很多農牧民的口頭禪,表達認同、肯定的意思。簡單一句“哦呀”,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發展、民生、穩定三件大事一起抓,推進四川藏區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努力實現藏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實現藏區和諧穩定、長治久安。藏區群眾口中的聲聲“哦呀”,道出了這些年藏區的發展嬗變。
藏區六項民生工程(2013年-2016年底)累計投入各級資金241.4億元
□四川日報記者張立東
路到家門口,哦呀!
補上交通等制約發展的短板,拉近藏區和全面小康的距離
各壩村是康定市最偏遠的行政村,山高路險,地質條件極差,曾被專家認定為“修路禁區”,當地群眾世代依靠“人背馬馱”連通外界。
去年1月,各壩村世代期盼的通村公路終于建成。“真沒想到公路能修到家門口。”格絨說,“黨和政府政策好,哦呀!”
各壩村曾經的交通困境折射出四川藏區發展的短板,而推動藏區跨越發展,必須啃硬骨頭,補短板。
從2013年起,我省拿出數百億元實施“三年交通大會戰”——雅康、汶馬高速公路建成后,將結束藏區州府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亞丁、紅原機場建成,藏區通航機場已達4個,高原天塹變通途。
甘孜州實行交通先行戰略,去年將285億元投資投向雪域高原的交通建設。像各壩村一樣,163個貧困村通村硬化路建設完成。
路通百業通!“路寬了,我們的農產品能賣上好價錢了。”甘孜縣茶扎鄉牧民扎西感慨地說,“以前貨車進不來,牛羊價格比起外面低得多,公路通了,牛羊的價格也能隨行就市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藏區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稅收優惠等方面作出特殊安排。從交通到電力,從通訊到水利,從特色產業到全域旅游,一塊塊制約發展的短板正被補齊,拉近了四川藏區和全面小康的距離。
住上好房子,哦呀!
藏區六項民生工程解民憂,累計投入已超240億元
打磨木料,砌墻體……5月初,黑水縣紅巖鄉布多村藏區新居建設場面火熱。正在給房梁加固的達爾基說起自家在建的新房,臉上綻開幸福的笑容,“政府幫助我們住上好房子,哦呀。”
藏區新居建設是我省“藏區六項民生工程計劃”之一。
聚焦脫貧攻堅,做實民生工程,我省把藏區長治久安牢牢建立在民生改善基礎上,結合脫貧攻堅,以項目化、工程化手段一個一個地解決民生難題。2013年,我省啟動實施涵蓋扶貧解困行動、就業社保促進、教育發展振興、醫療衛生提升、文化發展繁榮、藏區新居建設在內的“藏區六項民生工程計劃”,4年來,累計投入超過240億元。
要脫貧致富,發展產業、促進就業是長久之計。通過開發浮云牧場景區,理縣通化鄉西山村這一貧困村走出了“旅游帶動多產聯動”的新路子。通過參加就業培訓,色達縣幸福村村民卓瑪當上了色達大酒店服務員,月收入超過3000元……去年,四川藏區城鎮新增就業19998人,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5859人。
在這兒務工安心,哦呀!
把依法治藏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讓法治觀念浸潤人心
“這里人都很和善,治安好,在這兒務工很安心。哦呀!”在阿壩縣阿壩鎮的一個“三星”出租屋內,從內地來此務工人員蒲德海說,“哦呀”是他到這里后學會的第一句藏語。
在這兒務工安心,哦呀!
把依法治藏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讓法治觀念浸潤人心
“這里人都很和善,治安好,在這兒務工很安心。哦呀!”在阿壩縣阿壩鎮的一個“三星”出租屋內,從內地來此務工人員蒲德海說,“哦呀”是他到這里后學會的第一句藏語。
蒲德海的放心來自藏區依法常態化治理取得的成效。阿壩鎮黨委第一書記澤波甲告訴記者,為旅店評“等級”、為出租屋評“星級”,旨在通過動態評級與監督檢查,增強業主的責任意識,管好流動人口。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堅定不移推進藏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依法治藏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通過深入開展“法律七進”,讓法治觀念浸潤人心。
內江市律師協會會長李強是四川同心律師服務團理縣分團團長,兩年多來,他見證了藏區法治化進程的加快。“不管是外出務工還是自家修房,藏區群眾愿意主動咨詢我們相關法律意見,遇到糾紛也會第一時間給我們打電話。”從平日的工作中,李強感受到法治觀念在藏區扎根。
“國道318上的貨車多,以前,當地有些貨車不掛車牌,通過依法治理,現在這些貨車都上牌了,這就是進步。”提到依法治理帶給四川藏區的變化,全國人大代表、甘孜州九龍縣煙袋鄉毛菇廠村黨支部
書記張國富給記者分享這個細節。在張國富看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識正深入藏區廣大農牧民心中。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藏區 法治 民生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