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學科支撐
當前,一些綜合性大學正在探索“新工科”建設?!靶鹿た啤笔窍鄬Α袄瞎た啤倍缘?“老工科”主要與傳統工業相對應,“新工科”主要與新興產業相對應,是在新型工業化背景下興起的工科專業。大力推進“新工科”建設,對于促進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新工科”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基。當前,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新興產業已成為新時期強國之利器,各國紛紛把發展先進制造業作為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主要戰略。比如,美國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德國提出“工業4.0”,等等。我國要成為制造強國,必須走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在客觀上對工科專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相關學科不斷推陳出新,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提供學科支撐。目前,我國綜合性大學有著發展“新工科”的強烈意愿;一些工科大學順應新興產業發展需要,也在進行學科的戰略調整。可以說,目前我國高校已積聚了發展“新工科”的雄厚基礎和巨大能量。
只有發展“新工科”才能占據產業發展制高點。發展“新工科”,不僅僅意味著培養模式的轉變和人才類型的增加,而且具有占領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戰略意義。新興產業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與技術進步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在一些時候,技術對一個國家特別是后發國家的重要性要高于科學。因為科學無國界,技術有壁壘;科學原理是公開的,而技術手段很多時候是保密的。技術是生產力的實現方式,技術高才能產品好、國家強。當然,科學的作用是基礎性的,是技術的支撐?!靶鹿た啤鼻∏∩疃热诤狭丝茖W和技術的各自優勢。當前,“新工科”的發展主要以信息科學與技術為牽引,主要包括未來先進制造業所涉及的十大重點領域,同時涉及一些已顯現出巨大發展潛力的領域,如大數據應用、新材料、生命科學、量子科學與技術、創意設計等。這些正是綜合性大學理科應用發展的方向,也是高水平工科大學集成創新的重要路徑選擇。這些融合科學與技術優勢的“新工科”的發展,將有力促進我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使我國在世界產業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采取有效舉措推動“新工科”發展。新形勢下,高校主管部門和政府相關部門應從戰略高度認識“新工科”建設的重大意義,采取有效舉措助力“新工科”建設。應給予辦學水平較高的大學充分的自主設置新學科、新專業的權力,把推動學科交叉發展作為“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完善相關政策,促進教育與產業、區域融合發展,促進高校與企業、科研部門協同育人。高校應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敏銳把握新興產業發展趨勢,積極支持“新工科”專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此,要加強跨學科中心建設,包括跨越院系的跨學科中心和同一院系內的跨學科中心建設,重視學科群發展,形成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的交叉培養新機制;建立不同形態的孵化器,加強與產業界的合作,推動科學成果向技術和產品轉化;加強課程建設,重視開設前沿課程、小型課程和交叉課程,讓學生對課程有更多的選擇。當然,對不同高校來說,“新工科”建設的主攻點和制度安排應有所不同。綜合性大學可以利用其雄厚的科學研究實力,瞄準世界前沿,加強先進技術院所建設;高水平工科大學應與新興產業及其龍頭企業形成更加緊密的聯系,努力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引導和支撐。
(作者為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18日 07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發展 建設 新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