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臺盟王天戈:讓無障礙環境建設真正“無障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中城市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筆者參加全國政協視察團視察期間,所到之處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論是公共場所還是家庭改造、不論是硬件設施還是人文關懷;不論是與殘障人士交流還是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座談,所有成就都充分體現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給有需要人群帶來的便利。但這項工作在國內發展并不平衡:一線城市建設得要比二、三線城市好;主要街路、重點設施建設得相對較好;新設施要比老設施好等等,而在人口分布點多面廣的農村,這項工作才剛剛啟動,多數地方還是空白。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國家發展進步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做好這項工作要全社會攜手同下一盤棋、城鄉聯動統籌唱好一個調。
全社會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改變無障礙設施只是為殘障人士服務的陳舊觀念。無障礙設施除給殘障人士提供便利以外,還能服務于其他有需要的人群。當前我國已經成為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據聯合國統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有5億人口超過60歲,這還不包括帶小孩的群體。這樣龐大的群體都需要有足夠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幫助他們參與社會活動、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出行障礙。
動員全民參與無障礙設施建設、監督及管理。改變少數人關注、多數人觀望、個別人無視的現狀。目前,似乎只有與無障礙設施建設及使用相關的部門和群體才關注這項工作,多數人持“與我無關”的態度,個別人甚至無視無障礙設施的功能,隨便堆放雜物等,人為制造障礙,限制了需要人群的使用。
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要補斷頭、挖死角。一線城市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樹立了樣板,但在所有城市都有斷頭、死角、不規范、不系統的現象。分析成因,筆者認為既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設計問題,更不是資金問題,主要問題在于施工單位的責任意識和施工人員缺乏認真的態度,尤其表現在竣工驗收環節的不負責任。當前重要的工作是建設者和管理者應該開展全面普查,結合相關標準、制定相應措施,盡快補斷頭、挖死角、完善半拉子工程,使城市無障礙設施形成閉合的通路,讓需要者放心大膽地使用,讓無障礙設施成為城市的名片。
農村無障礙環境建設要迎頭趕上。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農村殘疾人口6225萬人,占殘疾人口總數的75.04%,但目前農村無障礙設施建設基本是空白,家庭無障礙改造也剛剛起步。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地方財力不足、多數地方對無障礙設施建設還存在認知盲區。所以,農村無障礙環境建設中央政府應投入更多的財力,同時創新社會資本進入這一領域的模式,促進全社會公益事業向這一領域傾斜,以更多、更有力的支持補齊農村無障礙環境建設這一制約農村小康社會成敗的短板。
加大人工智能產品研發的投入力度。現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能夠極大地改善需要人群由于聽覺、視覺、觸覺或運動功能的缺失而帶來的不便,使他們享有或接近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應加大對智能輔助器具的研發力度,盡快推出適應不同需要人群改善功能的智能輔具,讓他們也能分享現代化高科技的成果。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政策、需要資金、需要技術、更需要認真的態度和嚴格的監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無障礙環境建設真正無障礙。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臺盟吉林省委主委、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無障礙 環境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