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在深海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全國政協督辦調研海洋(水下)裝備現代化建設以海洋油氣資源為代表的海洋礦產資源,是當前全球海洋資源開發的重點和熱點
人民政協網三亞6月15日電(記者包松婭)千百年來,人類從未停止對海洋的探索,隨著近年來全球性海洋資源大開發的浪潮,作為海洋大國而非強國,中國“從陸地走向海洋”顯得更為迫切。14日,由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孫淦帶隊,全國政協“加強海洋(水下)裝備現代化建設,提高海洋經濟開發能力”專題調研組抵達海南,就今年政協大會提交的有關海洋勘探開發等重點提案進行調研督辦。
三亞海邊,盡管有陣陣海風,中科院深海所工程實驗室里難掩酷熱。
“這是我們所研制的全海深載人球艙,在海洋深處進行下潛時,人就在這個球里。”委員們在一個其貌不揚的普通鐵球邊站定,深海所副所長代亮一邊比劃,一邊介紹說。旁邊的馬利委員說,“這么小的球能載人嗎?”代亮趕忙解釋,這個是縮小比例后的球體,實際上肯定比這個大很多。“咱們都在電視上看過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實際大小是我們電視里看到的那樣。”
2016年,由中科院深海所組織實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下潛7062米深度,創造同類型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世界紀錄。可以說,深海所代表著我國深潛領域的領先水平,從一些單獨的指標看,在國際上也是不輸人后,成為繼美、日、英之后第四個擁有萬米深淵探測能力的國家。
從陸地走向海洋,從淺海走向深海。這是一輩子與海事打交道的宋家慧委員對我國海洋探索開發歷程的一句“旁白”。“現在各個國家都在研究萬米深淵探測,僅我國也不止一兩個科研團隊在做深淵探測,建議要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在深淵、全海深裝備核心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方面實現彎道超車。”
“以海洋油氣資源為代表的海洋礦產資源,是當前全球海洋資源開發的重點和熱點,走向深海也是各國面對資源制約時的共同選擇。”中科院海洋所首席顧問劉心成回應稱,當前美國等海洋大國都在加緊科研步伐,爭取占領相關技術的制高點,至少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那我們當前在相關領域的科研水平在國際處于什么位置?我們做研究用的核心部件有多少是自主產權的?在打撈出水的萬泉號深淵著陸器旁邊,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駐會副主任田杰問道,畢竟對海洋的認知,從科研理論還是探索實踐都需裝備先行。
其實我國首批萬米級深淵科技裝備就是屬于自主研發,并通過海試驗證和實際應用。但劉心成并不諱言,總體上,我國的海洋工程裝備自主創新能力仍然較弱,本土化配套能力不足,核心關鍵技術和裝備依賴進口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轉。“即使有一些自主研發的部分,也還處于價值鏈的低端。”
讓委員們頗為感慨的莫過于搜尋馬航MH370失事客機的例子。當時馬航MH370搜救任務我國只能提供搜尋船舶的任務,水下“深拖”等搜尋和探測設備全部需依靠國外。“提升海洋裝備產業研發水平和制造能力,還是需要國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馬儒沛委員認為,國家要有統籌考慮,整合海洋裝備研發資源和力量,著力提升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水平,合適時候應組建深海技術國家實驗室,形成國家深海科技戰略力量和深海科技產業的引擎。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海洋 裝備 深海 全國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