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天津政協調研建議發展口岸經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人民政協網天津7月7日電(記者張原 李寧馨 實習記者魏天權)7月5日,天津市政協主席臧獻甫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赴濱海新區東疆保稅港區和空港經濟區就“發揮獨特優勢,促進口岸經濟發展”進行專題調研。
“天津市圍繞大通關建設和口岸開放推出一系列重要政策舉措,口岸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口岸承載能力不斷增強,相關產業快速發展。但與上海、深圳相比,與口岸經濟相適應的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滯后,尚未形成以貿易為龍頭的口岸產業體系,航運交易、商貿會展、支付結算、海上保險、租賃信托等高端服務功能缺乏,引領口岸發展的龍頭領軍企業少。促進口岸經濟發展的制度創新和政策優勢發揮利用不夠,在營造高水平營商環境、吸引和聚集更多要素資源方面難以占得先機。”委員們認為。
當前,天津正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的歷史性窗口期,迫切需要進一步發揮口岸綜合優勢,提升口岸服務功能,加快口岸經濟發展,為全面落實重大國家戰略和加快實現天津“一基地三區”定位提供有力支撐。圍繞全市這個中心重點工作,市政協將促進口岸經濟發展作為重要履職課題,掌握第一手材料后,將對調研情況進行消化和整理,充分協商形成調研報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促進口岸經濟發展的意見建議。
調研組對兩區近年來在優化口岸通關環境、創新口岸服務模式、加快口岸建設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委員們指出,促進口岸經濟發展要依托兩區的政策和區位優勢,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增強口岸服務功能,優化空港口岸服務環境,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同時要大力促進商貿流通業、商貿金融、跨境電商等臨港產業發展,使天津口岸經濟走上具有鮮明特色的發展道路,成為促進全市高水平發展和區域高水平開放的新引擎。
“我們要以突出口岸經濟發展目標,突出兩個聯動,突出發展相關產業為重點,發揮政協人才智力優勢,為將天津盡快建成以現代化口岸設施為載體,以龐大的臨港產業集群為支撐,以高度開放的政策體系和完善的綜合配套環境為保障,服務功能完善、口岸經濟發達、區域合作廣泛、內外交往暢通的具有強大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國際一流口岸獻策出力。”臧獻甫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口岸 發展 促進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