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給“扔錢祈福”一個轉變通道

2017年07月31日 17:10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上月底,一位老人往飛機發動機里投擲硬幣的新聞,引發了社會熱議。近期又有報道稱,故宮荷花池、杭州雷峰塔遺址等文物景點被扔成“錢山”。扔錢祈福作為國人的一種文化心理,在現代社會正遭遇新的審視和反思。

毋庸置疑,當個人祈求平安的愿望和行為嚴重危害了公共安全,或破壞了文物、遺址等,則必須給予批評甚至懲之以必要的法律制裁。但如果這種扔錢祈福的行為并未造成對他人或他物的損害,對于將其統一斥為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媒介話語,似乎也應審慎反思。

扔錢祈福,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在傳統觀念中,國人總是希望“以錢為媒”表達自己對祖先和信仰的敬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否定這一風俗,一方面,在實踐中會遭到不小的抵觸;另一方面,也很容易陷入“傳統與現代”的二元對立和線性發展的思維模式。

對于扔錢祈福這一具體行為,與其苛責,不如換個思路去解決問題。首先,對于其中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陋習”部分,大可通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傳統文化中的利他、博愛思想,對公眾加以熏陶和教育,從根本上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其次,也不妨因勢利導,給扔錢祈福一個合理的轉變通道。比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發起一些與景區文遺維護相關的“眾籌”項目,引導想要祈福許愿的游客參與相關公益項目的認領與建設。這樣既能滿足游客祈福許愿的需求,同時又起到了保護文物的作用。最后,還應科學管理投幣收入。景區旅游管理或文保單位需對這筆收入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將其用于文物保護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超越“問題—解決”的思維模式,我們還可從發展和文創開發的角度,激活傳統,實現對傳統的當代再造,體現傳統文化的時代性。舉個例子,意大利羅馬市內的特雷維噴泉,也叫幸福噴泉,建于1762年,便是一個許愿池。相傳背對許愿池拋3枚硬幣,便能找到戀人。影片《羅馬假日》中,就有奧黛麗·赫本在許愿池扔硬幣許愿的橋段。在西方的敘述中,投幣祈福非但不是愚昧與迷信的象征,反而是作為浪漫、時尚的符號出現的,如同情人節要吃巧克力,圣誕節要吃蘋果一樣。投幣也因此成為一種儀式。據報道,2016年拋入這個許愿池的硬幣總值140萬歐元,這筆錢最終被用于慈善。特雷維噴泉也許可以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啟示:是否能將投幣祈福開發為一個具有文創意味的IP?

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做好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關鍵在于轉變觀念。告別啟蒙性話語,對民族自身的文化保有一份溫情和敬意,才能真正擁抱時代的文化自信與自覺。(作者:沙垚,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青年學者)

編輯:梁霄

關鍵詞:扔錢 祈福 轉變 通道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 久久五月天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亚洲另类sm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韩无线码 | 在线影片亚洲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深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