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和田市團結新村的努日·克熱木家里,全國政協“新疆民族團結和交往交流交融”專題調研組一行,正與女主人席地而坐喝著奶茶聊著家常。努日·克熱木對政協調研組說,她家搬進團結新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分配了兩個大棚種上了花木,閑下來還可以幫工掙錢。委員們看到,小院被女主人拾掇得井井有條,院中的玫瑰花開得正盛。客人與主人的一問一答,不時傳來舒心的笑聲——這是全國政協“新疆民族團結和交往交流交融”專題調研組一行在南疆進村調研的一個場面。

7月12日-18日,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朱維群帶隊的調研組就“新疆民族團結和交往交流交融”專題赴新疆調研。調研組一行先后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和田市、墨玉縣、克拉瑪依市、塔城市、額敏縣、昌吉市、奇臺縣等地村鎮社區、學校、醫院、兵團單位、文化館站及宗教活動場所調研,了解相關情況,并舉行多場座談會,聽取有關部門情況介紹,就相關問題交流探討,為新疆民族團結和交往交流交融建言獻策。
朱維群在調研座談會上闡述此次調研的主題時說,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新疆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石。在新形勢下,提出和強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進一步促進和深化民族團結的需要,也是各民族共同發展的需要。這是增加各民族間更多的共同點和一致性,也就是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黨的領導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共同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維護國家統一需要。我們如何創造更多、更有效的方式方法,維護社會穩定,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進一步促進和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這是調研組的核心課題。
嵌入式居住多了好鄰居
與努日·克熱木相鄰的是一位漢族兄弟魏樹林。魏樹林祖籍河南,他家在新疆已是第二代人了。魏樹林勤快、愛鉆研,地里的莊稼拾掇得人見人夸,據他自己介紹,他還種了50畝桃園,養了一群羊,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他告訴專題調研組的委員們,自從搬進團結新村,魏樹林遇到了好鄰居努日·克熱木一家人。魏樹林善長農活,經常幫助維吾爾族鄰居;種花養植,努日·克熱木一家人又幫助他。遠親不如近鄰,兩個好鄰居互幫致富,生活中不可或缺。
據自治區領導向調研組介紹,目前,新疆民族團結“嵌入式”小區居住模式,推動了各族干部群眾“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包容、相互關愛、相互幫助”的氛圍。自治區目前正通過老城改造、政策引導等辦法,為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營造良好條件,推動了防沙綠色富民工程和設施農業建設,提高了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
在北疆的塔城,調研組了解到,各級政府把各民族親如一家作為核心競爭力進行培育,營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良好氛圍。據介紹,在塔城地區嵌入式居民小區達520多個,覆蓋24.8萬各族居民,嵌入式居住村達249個,占全地區村總數的26.1%。截至目前,全地區評選出“好鄰居”15.6萬戶。嵌入式居住被民族群眾稱為多了好鄰居,多了致富的好幫手。
多民族用一個聲音唱國歌
7月13日,當全國政協“新疆民族團結和交往交流交融”專題調研組抵達和田市庫木巴格幼兒園時,幼兒園正組織各民族小朋友演練升旗儀式。身著迷彩服的小升旗手邁著整齊的步伐,在700多名各族兒童響亮的國歌聲中將國旗徐徐升起。庫木巴格幼兒園是和田幼兒園教學示范校,由中央及自治區政府投資建設,開設班級13個,現有維吾爾、漢、柯爾克孜等民族老師15名,雙語教學走到了南疆的前列。
據自治區教育廳領導介紹,目前在全疆少數民族中小學生接受雙語教育有191.38萬名、普及率達78.03%,比2012年121.88萬名增長57.02%,普及率提高18個百分點。全區現有中小學和幼兒園老師28.5萬名,雙語教學崗位老師13.14萬名,雙語教學崗位老師中少數民族11.67萬名,占88.81%。
調研組走進這所幼兒園的一間教室,班主任自我介紹說,她叫蘇比努爾,今年19歲。她告訴委員們,她是和田地區選送到上海培養,經考試合格上崗的。她自豪地告訴委員,班里的20幾個孩子經過近兩年的學習可以用標準普通話交流了。
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是各民族之間從文化層面實現民心相通很關鍵的一環。讓各族孩子從小學習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潛移默化間就會有共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選擇。據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副州長王燕介紹,在昌吉州,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將全部實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為了進一步提高雙語教學質量,實現民漢兼通目標,目前全州中小學雙語教育覆蓋率達96.5%,位居全疆前列。
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胡軍海向調研組介紹情況說,黨中央從穩疆的戰略高度出發,把新疆雙語教育作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治本之策來抓。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就將新疆雙語教育工作提升為國家戰略,在兩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引領下,新疆雙語教育進入辦學條件改觀、管理體系構建、教學質理提升最顯著的時期。他說,3-5年內全疆將基本實現學前和義務教育階段雙語教育全覆蓋,到2020年少數民族學生基本實現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目標。
“民族團結一家親”號專列開通了
烏魯木齊鐵路局日前開通了“民族團結一家親”號專列,確保干部群眾至少每2個月走訪一次結對認親戶。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系列活動,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載體,也是目前新疆的一項重要工作。新疆“民族團結一家親”號專列的開通就是舉措之一。
據自治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主席吉爾拉·衣沙木丁介紹,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為抓手,做好群眾工作,轉變干部作風的現實需要。新疆的黨政領導要求,黨員干部要帶頭結對認親,帶頭參加民族團結聯誼活動。把結對認親走訪與維穩工作、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結合起來,把見物、見人與思想工作結合起來,把交往與融情聚力結合起來,通過走訪,讓民族團結的種子植入各族干部群眾的心田。
政協委員在塔城地區調研時聽到一個故事,額敏縣也木勒牧場努爾恰西特村牧民葉爾玻力·海拉提的兒子病了,一家人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的漢族結對親戚也木勒牧場的黨委副書記李鐵軍抱起孩子就送到醫院救治。當孩子的病情稍一穩定,李鐵軍一家人又帶著圖書和玩具再次來到了醫院看望孩子。有人疑問李鐵軍,他回答,“作為親戚,對方有了困難,我必須要伸出援助之手,這是親戚應當做的”。
像李鐵軍一樣,在新疆不同民族認親戚活動中,全區已有107萬名干部職工與145萬多戶基層群眾結對認親,共開展民族團結聯誼活動70余萬次,走訪445多萬戶次,辦好事實事2100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