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梧桐”栽得好“鳳凰”自然來 東北下決心搞好營商環境取得初步效果
新華社長春8月19日電 題:“梧桐”栽得好“鳳凰”自然來 東北下決心搞好營商環境取得初步效果
新華社記者 強勇、姚湜、王瑩
輿論常常說投資不過山海關,東北如何回應?在19日舉行的2017東北振興論壇上透露的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東北地區新登記企業數量增速居全國四大板塊之首。而這背后的秘密就是逐漸改善中的東北營商環境。
談及營商環境,一些在東北投資興業的企業家曾這樣描述:有的政策聞著香,卻吃不到嘴里,形不成營養;制定政策時,征求各利益相關方的意見不夠,接地氣不足;一些地方在招商中承諾的優惠政策兌現難……
面對全面振興的壓力和機遇,東北各地認識到,解決好營商環境問題是關鍵之一。近年來,東北三省加快軟環境建設,營造“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在2017年東北三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優化“發展環境”成為高頻詞,在政府簡政放權和監管高壓態勢下,各地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企業數量明顯增加。
長春市通過加快“放管服”改革,分三批將行政審批項目精簡70%,基本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從302個工作日壓縮到51個工作日。長春市登記各類市場主體突破60萬戶,三年翻了一番,平均每3.3分鐘就新增一戶企業。
今年上半年,沈陽市新增市場主體7.6萬戶,同比增長54.2%。沈陽市瞄準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引入世界銀行評價標準,對照企業全生命周期5個階段、41項指標,每半年做一次營商環境評估。同時,推進1800多個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辦理,476個政務窗口實現延時服務。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還專門審議通過《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這是全國首部規范營商環境建設的省級地方法規。
哈爾濱市則探索推進大處室改革,通過對政府“瘦身”,把市政府部門承擔行政審批職能的處室由172個減少到32個,分管審批工作的領導由97名減少到32名,極大縮短了企業的辦事“走廊”。
為保證改革的效果持久,吉林省每月通報軟環境明察暗訪情況,針對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43種情形出臺專門問責辦法。在哈爾濱,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行為“動真格”,出臺了行政問責、規范涉企執法行為“六項禁令”等規定,累計查處吃拿卡要、失職瀆職等案件1083起,問責2047人。
“梧桐”栽得好“鳳凰”自然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振興司司長周建平在論壇上透露,今年上半年,東北地區新登記的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9.2%,增速在全國東、中、西、東北四大板塊居首。
隨著包括投資營商環境改善在內的積極因素的不斷積聚,目前東北地區經濟處于筑底趨穩過程中,趨勢愈見良好。上半年,吉林省、黑龍江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分別增長6.5%和6.3%,經濟基本平穩,遼寧省地區生產總值實現由負轉正,下半年三省有望延續今年以來的經濟平穩增長態勢。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環境 營商 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