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新浪潮中成長出新型企業家:是創業者 更是領跑者

2017年08月31日 09:39 | 來源:半月談網
分享到: 

曾幾何時,談起中國企業家,人們會想到“腕上戴佛珠,脖上掛金鏈,堂上供財神”的“大款”。半月談記者遇到的這批企業家,卻很不一樣:既是科學家,又是企業家;既是創業者,又是領跑者。從基礎科研出發,依靠原始性科技創新,他們強勢進占國際市場,大面積替代進口。在成千上萬的企業為“穩增長”而頭疼之時,他們的企業盈利卻年均增長30%~50%,甚至翻番。

1121575011_15041412283651n

在全社會推崇創新創業、科技變革日益改寫經濟版圖的新浪潮中,有這樣一群“攪局者”的加入,中國企業家的形象,正在深刻變化。

“直接走上游”催生產業奇觀

楊永崗博士,來自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簡科技的董事長兼總經理,2008年在常州高新區落戶,生產的高性能碳纖維是航空航天裝備所需的重要材料。前五年多公司一直虧損,2014年盈利1271萬元,去年凈利達5983萬元,今后有把握連年成倍增長。

江必旺,留美博士,蘇州納微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公司主產“二氧化硅微球”,2015年一開始批量銷售,收入就達3000多萬元,2016年增至6000多萬元,今年有望破億元。

徐科博士,蘇州納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在這家生產新型半導體材料“氮化鎵”的企業,徐博士自信地說:“2013年,我們銷售不到百萬,去年已達2000多萬,今年還將增長1倍以上!”

在蘇南,這樣的企業家并不孤單,他們從基礎科學出發,“直接走上游”進行原始性創新,大量填補著我國的技術空白,并取得異乎尋常的經濟效益。

如南京賽特斯信息科技公司的特長是柔性網絡、柔性云和柔性制造,去年銷售額和利潤分別同比增217%和100%;蘇州蘇大維格公司將納米技術應用于諸多領域,去年銷售額4.5億元,今年可達8億元;生產納米傳感器的蘇州明皜傳感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銷售額才8萬元,去年超過了1億元……

原創科技鍛就經濟實力

增長的奇跡,靠的是跨上世界科技制高點的產品。

徐科博士團隊歷經十年研發的氮化鎵產品,能耐高電壓、大電流,可大幅度提高激光器、電力電子和通訊設備元器件的性能,是5G通信的基礎材料,用于手機芯片可3倍延長待機時間。全球僅有5家,我國僅此一家能夠生產。

每片3萬美元,這是他們在國際市場主打產品、直徑2英寸的氮化鎵襯底的售價。更難得的是,因電學性能更好、缺陷密度更低、直徑更大,成本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1/15,牢牢掌握了市場主動權。

江必旺博士團隊的“絕活”,是將聚合物或無機氧化物材料分解成納米級別的微粒,根據需要合成各種尺寸的均勻微球,用于醫療、化工、石油、通信等諸多領域。在他們2015年投產前,我國不能生產這種微球,僅制造色譜儀,每年就要花幾十億元進口。

“我們的高鐵齒輪傳動系統領先全球,打敗國外對手既不靠價格,也不靠關系,而是靠性能!”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篤說,企業從研究所轉制而來,保留了從事基礎研究的機構和人員,將金屬材料、鑄造等專業的研究成果進行整合推出新產品。

制勝世界市場的新型企業家

出身福建農家的江必旺,小時候幫媽媽賣菜都難為情,今天卻成了市場營銷能手。看起來像面粉的納米、微米級二氧化硅微球,他有本事三言兩語說服日本客戶付出60萬元/公斤的大價錢。

“您是日本來的嗎?到我們這里來吧!”“不,我是中國來的,還要回中國去。”去年6月,在舊金山舉行的國際生物技術展會上,江必旺帶去的微球產品讓日本、瑞典專家大為贊嘆,幾家全球頂級公司提出重金購買技術,還想直接挖人,被他果斷拒絕。“我苦苦研究納米技術20年,就是要讓中國超過外國,怎么可能離開!”江必旺說。

中簡科技公司的一份領導層名單,讓記者頗感新奇:所有人的簡歷都注明“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他們還在公司大門口貼出兩句標語——求索不辭萬般苦,鑄我堅盾揚國威。

這些文質彬彬的博士、碩士、教授、研究員,仍然保留著把楊永崗稱為“老師”的習慣,但已不再是“純粹”的學者。他們說,從前只重視實驗室,現在才知道,工廠和市場同樣是報國之地。9年來,他們一門心思打破日美對高端碳纖維材料的壟斷。目前,公司已擁有高性能碳纖維工程化生產的全部知識產權,關鍵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使我國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碳纖維裝備方面站上了世界舞臺。

要懂得 要舍得 要等得

依靠原始科技創新異軍突起,談起成功原因,他們反復強調,與做“世界工廠”大不相同,簡而言之,就是要懂得,要舍得,要等得。

懂得并尊重科技創新的規律。楊永崗總結:人才團隊不光要技術先進,價值觀也要接近,才能保持隊伍穩定性;要有市場牽引力,保障技術落地;要讓懂行的人有發言權和話語權;政府要識貨,愿意提供保姆式服務。“我的兩位很有才華,擁有一流科研成果的同學,就是在某地因為政府不善于服務而被‘嚇跑’了!”楊永崗深有體會地說。

舍得為“鳳凰”筑好巢。徐科介紹,蘇州工業園區資助每位千人計劃人才安家費高達350萬元。目前國家千人計劃中的8位氮化鎵專家中已有7位落戶園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夏芳介紹,園區進行科技招商的對象,通常是只有科研成果,沒有資金實力和創業經驗的科技人才。為此,園區成立了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服務項目多達170多項,覆蓋了科技創業的整個產業鏈。

要耐得住“創新寂寞”。楊永崗、徐科、江必旺等人的公司都是成立數年后,才將產品推向市場。“誰都知道原始性創新的好處,但許多人都耐不住原始創新的寂寞。”蘇州市科技局局長張東馳說,當年蘇州選定納米技術應用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攻關對象時,許多人也覺得前景渺茫,但經反復比較還是決定搞納米,從“材料”入手,開始可能慢一點,但一旦突破了,就可以極大地提高諸多元器件、零部件的性能,帶動我國制造業在很多領域實現彎道超車。(記者 李燦 陳剛 秦華江)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科技 企業家 新型 創新 生產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本有码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中东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在线 | 亚洲制服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