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巡視發威見成效 利劍高懸顯震懾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工作,巡視立威可以說是這幾年黨建工作的重大成就、重要特點。因此,在《永遠在路上》之后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又推出五集電視片《巡視利劍》是有客觀基礎的。
巡視不是新生事物,2009年7月中央就頒布實施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但是,巡視真正發揮作用、引起社會重視應該說是十八大以來的新氣象。習近平總書記先后23次發表重要講話,50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對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作出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力促做到巡視全覆蓋,有力推動了巡視工作深入開展,巡視效果明顯提升,并且形成了關于巡視工作的理論體系。
巡視的依據《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經過了兩次修訂,充分反映了巡視實踐的制度化成果。2015年的修訂推動了巡視工作扎實有效開展,充分發揮了震懾、遏制和治本作用,成為反腐敗斗爭的一把“利劍”,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有力支撐。2017年的修訂突出深化政治巡視,明確了責任主體、強化了問責條款,為構建巡視工作責任體系提供了制度支撐。
巡視是黨內監督的重要方式。黨中央把巡視作為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堅持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結合,賦予巡視制度新的活力,成為有效破解自我監督難題的一劑靈丹妙藥,讓人們看到了共產黨破解“歷史周期率”的希望。進一步用好巡視這把利劍,通過巡視發現作風問題的苗頭和傾向,才能防止作風問題滋長蔓延。
巡視的目的是“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探索出一條共產黨自身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徑。不能把巡視誤解為去“搞人”的,反腐敗只是巡視的“副產品”,是拔蘿卜帶出的泥。巡視組是代表中央主要進行政治檢查的,發現的腐敗問題線索只是負責移交給負責的部門進行處理。巡視工作的重大創新包括“針對所轄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的重點人、重點事、重點問題或巡視整改情況,開展機動靈活的專項巡視”及巡視回頭看,讓有問題的人始終不能松口氣。
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首要的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是表面上不反對黨中央就是講政治,陽奉陰違夸夸其談是誤黨害黨的,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貫徹黨中央的要求、落實黨中央的部署才是實際上有政治意識。政治不合格的典型表現在《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列舉了三個方面: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沒有立場、沒有態度、無動于衷、置身事外,在錯誤言行面前不抵制、不斗爭,明哲保身、當老好人等。大是大非在路線、主義上區分,對于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有明確的認識。面對錯誤言行虛與委蛇耍滑頭,軟弱糊涂、退縮畏懼、不敢亮劍就是典型的政治不合格。見到有人對黨吐口水還姑息縱容甚至隨之起舞、掩蓋包庇的,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黨性去哪里了,以身許黨報黨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斯大林就已經認識到,黨的隊伍中有不合格的和企圖利用黨的旗幟達到個人目的的野心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內最大的隱患就是出野心家、陰謀家,政治野心是把領導干部推向深淵的第一罪惡之手。個人的利益和黨的利益融為一體才能成為合格的黨員,成為真正的領導者。把權力當作追求個人利益的工具就會把自己負責的地區和領域搞得烏煙瘴氣,最后也會葬送自己的政治生命。作為高級干部,政治方向一定不能出問題,各種震懾只是一種督促,最根本的是靠自覺。只有自覺的紀律才能成為真正的鐵的紀律。
第一集《利劍高懸》講了王珉、蘇樹林、武長順三個案例。蘇樹林的痛哭流涕讓人印象深刻,他不聽老人言教訓深刻,廣大干部要引以為戒“只吃槽里的,不吃槽外的”。面對利益他是把父母的告誡完全拋到九霄云外了,他在中石化違規報銷在網上出現舉報還不思悔改,反而想刪帖抹平,不知道欲蓋彌彰嗎?反腐敗不是看人下菜,不是選擇性的,有腐必反、有貪必除是人民的期望。各級官員不要幻想反腐敗會畫休止符,及時收手收斂才是明智的。
利劍高懸,震懾常在。從嚴治黨,絕不松懈。黨員干部,振作起來。無私無畏,問心無愧。偉大復興,建功立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巡視 震懾 利劍 工作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