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心系老區履職為民的情懷
鄂豫皖三省政協共同推進建立大別山區生態綜合補償機制構建多元化、廣覆蓋的生態綜合補償機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9月12日,助力振興老區發展的鄂豫皖三省主席座談會在大別山腹地安徽省金寨縣召開。此次會議是自2012年以來三省政協第六次聯動。“這是進一步落實《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促進大別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次重要協商活動,充分體現了人民政協心系老區、履職為民的擔當情懷。”作為此次會議的東道主,安徽省政協主席徐立全說。
“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經濟相融。”在鄂豫皖的交界處,這條呈東南往西北走向、長約270千米的山脈,一直是三省政協共同關注的焦點。
2012年始,大別山區鄂豫皖三省政協主席聯席會議先后在湖北、河南和安徽召開,持續為老區的振興發展共同發聲。2015年6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隨即,圍繞《規劃》的貫徹落實成為三省政協聯合履職的新方向。2017年,“建立生態綜合補償機制”成為本年度聯席會議的主題。
資料顯示,近年來鄂豫皖三省結合貫徹落實《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高度重視和加強大別山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上做了很多開創性工作。但生態保護補償的范圍偏小、標準偏低,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的體制機制不完善,大量資源被限制開發,脫貧建設與生態保護之間相矛盾,地方財力難以滿足生態建設所需投入等問題不容忽視。
“推進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們回饋老區人民的政治責任。”湖北省政協主席張昌爾在交流中認為,要積極創新探索,推動建立大別山區生態綜合補償機制,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河南省政協主席葉冬松表示,老區承擔著生態保護的任務,大量的資源不能開發或限制開發,使得老區的發展和周邊有差距,所以加快建立生態綜合補償機制十分必要。“這是大別山扶貧發展的關鍵,符合新發展的理念,切合大別山的實際,順應了老區人民的期盼。”
“構建多元化、廣覆蓋的生態綜合補償機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徐立全指出,以實施生態保護補償為抓手,推進大別山區生態文明建設,既是涵養老區好山好水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老區振興發展的現實選擇。
在此次會議形成的會議紀要中記者看到,三省政協一致認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建立大別山區生態綜合補償機制上先行先試、主動作為,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維護長江、淮河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構建更加堅實穩固的生態屏障。
另據了解,三省政協將對會議的意見建議梳理匯總,運用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推動在國家及三省層面轉化利用會議成果。
安徽省委副書記信長星,省委常委、六安市委書記孫云飛到會致辭;鄂豫皖三省政協副主席肖旭明、史濟春、李衛華出席會議;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吳雙戰、提案委員會委員黃文平和國家財政部、水利部、林業局等有關部委同志應邀到會指導。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生態 大別山 補償 老區 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