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微信掛號、中藥配送 北京改善醫療服務讓患者看病更方便

2017年10月18日 15:10 | 作者:趙敬菡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去醫院看病,微信上可以掛號、繳費;醫生開了中藥,醫院煎好當天快遞送到家。不知道看哪個醫院?掛號平臺可以“按癥索醫”……今年3月,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出臺了《2017年市屬醫院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系統推出了18項改善醫療服務措施、35個服務項目,讓老百姓看病更方面、精準、舒適、就近。

16日,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聯合召開北京市屬醫院改善醫療服務專題媒體溝通會。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黨委常委、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潘蘇彥整體介紹了市屬醫院改善醫療服務的舉措成效。

讓患者少跑腿兒,看病更方便

為了切實解決患者看病遇到的“三長”問題,市醫管局推動市屬醫院創新服務、優化流程。

“京醫通”讓患者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患者只需關注“京醫通”微信公眾號,就可以預約掛21家市屬醫院的號;也可以到醫院通過諸多“京醫通”自助機預約掛號。除了預約掛號,京醫通還可以繳費。今年上半年,京醫通自助機端繳費功能已經全部上線,部分醫院還實現了手機端微信等自助繳費功能。

截至目前,共新建北京通?京醫通卡731萬張,通過統一平臺完成掛號1600萬人次(其中微信占40.16%、自助機占47.15%、多渠道取號占12.69%),平臺日最高掛號量6.8萬人次,實現了114掛號平臺和診間預約的自助機取號。調查顯示80%的患者對掛號服務的改變感到滿意,認為自助機及微信掛號比傳統窗口掛號方便。

“門診化驗全時段抽血和大型檢查分時段預約”讓患者少擁擠、管理多跟進。針對以往上午時段靜脈抽血高峰排隊擁擠現象,市醫院管理局推動22家市屬醫院根據患者就診情況動態調整了采血人力,增減窗口,及時疏解、引導患者有序排隊、減少等候和往返。對于不需要空腹的門診化驗項目實行靜脈抽血全時段服務。在大型檢查方面,22家市屬醫院已經全部實現了B超、CT及核磁分時段預約檢查,時間已精確到一小時以內。

“中草藥配送”讓患者少等待。從2016年8月份起,市醫院管理局先后在10家醫院試點推出中藥飲片及代煎劑配送服務。該項服務推出之前,患者中藥取藥等候時間較長,特別是中藥代煎劑,交方后需要平均等待4-6個小時,現推出配送到家服務后,患者上午交方藥品配送下午達,下午交方次日達。不僅提升患者就醫感受和滿意度,而且減少了醫院門診大廳擁堵。現在,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了此項服務,市屬醫院每月平均配送7000余例。

讓患者少折騰,看病更精準

為了讓患者在看病的各個環節少走彎路,市醫院管理局推動市屬醫院圍繞患者需求加大精準服務力度。

“專病及癥狀門診”讓患者掛號更精準。醫院根據患者的需求,結合科室、醫師的專業特長及發展方向,按疾病診斷或癥狀名稱設置,患者只需根據自己的病或癥,通過預約掛號平臺“按病索醫”“按癥索醫”,即可完成預約掛號,實現了“需求”和“供給”較為精準的匹配。截至目前,市屬醫院已經集中推出了300余個專病專癥門診,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中,預計到今年底將達到400余個。自4月初開展專病專癥門診服務以來,已有32萬余人次患者通過“京醫通”預約掛號平臺掛到專病專癥門診的號。

“用藥咨詢服務”讓患者用藥更精準。2014年市醫院管理局在市屬醫院采用統一中心建設標準、統一咨詢藥師資質、統一中心logo成立用藥咨詢中心,在獨立的用藥咨詢室內為患者提供用藥咨詢服務。運行以來服務患者20.6萬例次,咨詢專業問題比例由30%上升至83%,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今年,市醫院管理局開展藥物治療管理(MTM)培訓項目,推出慢病、專病用藥咨詢,個體化精準用藥等,試點醫院在慢病專病、精準用藥等領域探索開設藥師咨詢門診,現已為1000多名患者提供了個體化精準用藥指導。

“專科護理服務”讓患者護理更精準。針對很多患者迫切需要掌握護理技能,市醫院管理局大力推廣專科護理服務,由專業醫師及專科護士共同出診。截至目前,22家市屬醫院均在門診提供各具特色的專科護理治療服務和專科護理咨詢服務,共計55項,其中前者包括傷口造口護理、靜脈置管維護、腹膜透析維護等服務,后者包括圍產期、糖尿病、精神心理等方面服務。

“日間手術”讓患者手術住院更精準。目前,16家醫院在眼科、口腔科等適宜科室,選擇部分手術風險性較低、技術已成熟的擇期手術逐步推行日間手術,縮短留院時間,減輕患者費用負擔。多家市屬醫院日間手術開展日益成熟,比如同仁醫院有43個病種可以實施日間手術,每年2萬多例,占手術量的40%。

“知名專家團隊”讓患者就醫更精準。探索建立了知名專家團隊院內分級診療工作模式,通過團隊層級轉診方式,使真正需要知名專家診療的疑難病患者得到及時診治,提高專家資源利用效率。從去年3月以來,宣武醫院等15家市屬醫院知名專家團隊已達70個。從成效看,組建知名專家團隊以來,工作運行平穩,優質醫療資源供需矛盾得到緩解。絕大多數患者的疾病可由專家團隊成員診療得到救治,僅有不足10%的疑難病患者轉診到知名專家解決,團隊整體作用增強,知名專家接診疑難重癥比例有顯著提高。如北京天壇醫院某專家團隊成立后,領銜教授本人接診的疑難重癥病例占比由40%提高到90%。

讓患者少遭罪,看病更舒適

為改善患者在醫院期間的就醫體驗,市醫院管理局推動市屬醫院加大人文關懷力度。

“醫院廁所革命”讓患者如廁更舒適。為改善患者如廁環境, 2016年8月市醫院管理局制定下發了《市屬醫院衛生間管理規范》,在衛生紙、洗手液配備、人性化服務設施改造、環境清潔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2017年,又重點針對門急診區域、公共區域以及辦公區域的2000余個衛生間開展了改造,加裝了隔板、掛鉤、擱物臺、扶手等設施以及物理通風和祛味噴香等裝置,落實衛生間保潔定人定點定時,配備了衛生紙及洗手液并及時補充。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各醫院根據各自特點,打造“優雅、整潔、人文”的衛生間文化。

“疼痛門診和鎮痛治療”讓患者治療更舒適。推動市屬醫院開設疼痛門診,開展鎮痛治療,減少患者痛苦。目前20家市屬醫院都已經開設疼痛門診,或在分娩、人流、口腔科診療、窺鏡檢查、圍手術期治療、慢性疼痛治療、癌癥鎮痛等領域推廣鎮痛技術,倡導人性化關懷和人文服務,減少患者痛苦。

“營養膳食處方”讓患者住院更舒適。在改善住院患者營養膳食服務的同時,針對特殊疾病患者由營養師按照醫囑配置營養膳食處方,保障患者診療效果,并為住院患者提供健康飲食宣傳,引導患者建立營養膳食理念,提升患者用餐服務體驗。

讓患者少奔波,看病更就近

為發揮市屬醫院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周邊、帶動全國的作用,市醫院管理局多措并舉讓更多患者就近看病。

“慢病專家團隊”讓社區患者家門口看專家。在天壇等5家市屬醫院所在的區域醫聯體內進行試點,積極探索三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緊密合作的服務模式。29位具有高級職稱的三級醫院領銜專家,與33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122名社區醫生,組建了29個以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等4種慢性病為主的醫聯體慢病專家團隊。截至今年上半年底,5家醫聯體慢病專家團隊專家到社區出診3666人次,帶教查房119次,組織專業培訓96次,組織85人次社區醫生到核心醫院學習。截至8月底,社區轉診預約掛號平臺轉診患者達到266名。

“區辦市管”讓郊區和新城患者不進城也能享受優質醫療。2013年起市醫院管理局開展了市屬公立醫院托管區屬醫院探索工作。5家市屬醫院開展了6個院間托管項目。在前期托管基礎上,創新實踐了區辦市管合作模式。目前,市屬醫院托管的郊區和基層醫療機構達到9家,力爭在2018年前實現市屬優質醫療資源全覆蓋服務16區群眾。

“遠程醫療”讓各地患者借助互聯網與專家面對面。為推進市屬醫院遠程醫療服務健康有序開展,市醫院管理局研究制定了《推進市屬醫院遠程醫療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目前,已有18家市屬醫院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其中,市屬醫院與張家口、通遼等地市醫院遠程醫療合作不斷深化。

據了解,市醫院管理局出臺的權威健康咨訊、康復患者雙向轉診、出院帶藥床旁指導、院內綜合導醫等4項舉措也取得了較好成效。目前,市醫院管理局正在對市屬醫院落實18項舉措和各醫院自行創新的66個便民惠民服務舉措進行考核評審,結果將以適當形式公布。

下一步,市醫院管理局將繼續推動市屬醫院堅持需求導向與問題導向,以病人為中心,持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水平,改善就醫環境,優化就醫流程,加大人性化服務力度,讓患者看病就醫更方便、更精準、更舒適、更就近。

編輯:趙彥

關鍵詞:微信掛號 中藥配送 北京 改善醫療服務 遠程醫療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日本AⅤ视频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 亚洲精品美日韩免费专区 | 亚洲精品素人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区久久丁香 | 亚洲综合色在线综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