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重陽,一份奮斗一種陪伴
新華社濟南10月26日電題:重陽,一份奮斗一種陪伴
新華社記者蕭海川
又到一年重陽時。剛剛勝利閉幕的黨的十九大,為今年的重陽佳節帶來新的訊息。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這樣的明天,值得為之奮斗。
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重陽節,孝老愛親是其文化標簽。如今老年人的生活水準顯著提升。公園里、景區內,陽光樂觀、灑脫輕松的銀發伉儷,讓年輕人羨慕。老年大學、社區服務中心里,老年人學會玩轉智能手機,跟上了科技創新的步伐,令人欣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87歲的袁隆平領銜技術團隊今年9月刷新“海水稻”畝產新紀錄;78歲院士劉先林在高鐵上筆耕不輟,成為年輕人眼中的“網紅”……“銀發戰隊”矢志不渝、孜孜不倦的干勁,更令人肅然起敬。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老一輩的奮斗。前輩們還在拼搏,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艱巨。養老護理人員、養護床位不足,地區間養老體系建設不均衡等問題,說到底都要靠我們今天的奮斗去改善。
重陽,是屬于陪伴的節日。每個人都會老去,奮斗畢生,更渴望闔家團圓、兒孫繞膝、安享晚年的溫情與幸福。在外打拼的游子們盡量抽點時間,回家看望年邁的老人,抑或打個電話,送去問候、報個平安,讓他們知道兒孫在外干得不錯,一切安好。
九日重陽數,三秋萬實成。美好的生活來自一代代人不懈奮斗的積累。青春易逝,韶華易老。新時代的大幕已然開啟,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無疑是與韶光最好的輝映,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耕耘是對未來最好的承諾。(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重陽節 十九大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