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安徽阜陽市政協常委會議匯智實體經濟發展
人民政協報訊“工業是阜陽實體經濟發展的‘短腿’,我們要扎實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以轉型升級拉長工業‘短腿’,不斷壯大實體經濟規模。”近日,安徽省阜陽市政協主席李志偉在市政協五屆三次常委會議暨“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工業化進程”資政會上表示。
網絡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阜陽擁有北大富硒康、芬格欣、文王貢等享譽國內的工業品牌,阜陽模式是與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并列的三大模式之一。近年來,阜陽市緊緊圍繞五大發展理念,大力實施“雙輪驅動”戰略和工業強市,以工業經濟為核心的實體經濟有一定發展。但當前還存在企業運營成本高、產業結構不優、轉型升級能力不強等問題。
如何將工業“短腿”拉長,做大實體經濟的“壓艙石”,成為一道擺在眼前的現實難題。市政協急黨政之所急,成立專題調研組,開展深入調研,并學習借鑒廣東、重慶等地先進經驗,形成調研成果,提出壯大產業規模、堅持創新驅動、多產聯動融合、夯實產業基礎、優化營商環境等建議。
專題常委會上,管國聯、潘江安等常委與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面對面互動交流,提出加快建設綠色示范工廠、搶抓國貧縣企業上市掛牌“綠色通道”政策機遇、推動在線供應鏈金融平臺發展等具體建議。
“從大家的發言和會議的內容來看,會議主題選得好、準備工作做得實、對策建議提得準。”出席會議的市委書記李平對會議給予高度評價,要求相關部門負責同志認真研究吸納市政協協商成果,適時轉化為黨政決策部署。(應天玉)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實體 市政協 阜陽市 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