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上海欲打造千億AI產業
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經濟新增量;促進人工智能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形成發展新動能;打造多元主體深度融合的智能生態圈,形成要素新供給。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當前引領性的戰略性技術和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上海市牢牢把握在人工智能發展上的自身優勢,努力打造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11月14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陳鳴波介紹了新出臺《實施意見》的總體考慮和主要內容。
第一,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人工智能既是增長新動力,又體現基礎生產力。從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看,人工智能是新型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將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芯片及傳感器、機器人及智能硬件、智能無人系統及軟件等為重點的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到2020年實現人工智能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成為新增長點。上海還將大力推進人工智能促進實體經濟降本增效,在智能制造、現代金融、商貿服務、現代物流、現代農業等領域深度應用,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實現經濟能級優勢提升。
第二,加快創新驅動引領發展,人工智能既是科技創新力,又體現社會創造力。當前人工智能正處于技術變革跨入創新應用的重要窗口期,上海將瞄準這一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部分前沿引領、關鍵共性、顛覆性技術開展基礎和應用研究。同時,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硬件、新算法將在各領域細分行業掀起應用熱潮,上海將順應市場趨勢和發展需求,重點支持以人工智能為特征的各類創新創業活動,激發全社會的創造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培育10家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標桿企業。
第三,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人工智能既是滿足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供給力,又體現城市競爭力。上海將著力打造6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區,形成60個深度應用場景,建設100個以上應用示范項目;促進人工智能在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能醫療、智能健康和養老等領域深化應用,局部領域形成示范效應。意見提出,要建設應用驅動、科技引領、產業協同、生態共融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體系,以企業為主體、以人才為引領、以制度為支撐,大力培育開放、包容、多元的創新創業生態,進而優化城市綜合環境、提升軟實力。
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經濟新增量
一是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提升質量效益。在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汽車等領域,支持企業應用人機協作、數據分析、智能感知等技術實施智能化升級改造;建設一批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引導企業在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各環節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新型高效的企業組織和運營方式。
二是促進產業邁向價值鏈高端提高能級水平。在金融商貿、交通物流、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行業,推動智能感知、智能決策、認知計算等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提高產品和服務附加值,改善供給體系質量。上海智能網聯汽車已在全國率先起步發展,“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榮威RX5受到市場歡迎;部分三甲醫院已經運用智能輔助診療、手術機器人等智能醫療技術,有效提升了服務能級。
三是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新興產業集群。優化“一帶一區多點聯動”的產業布局。打造“徐匯濱江-漕河涇-閔行紫竹”人工智能創新帶,建設華涇北楊等人工智能特色小鎮。打造“張江-臨港”人工智能創新承載區,打造人工智能科研高地和智能芯片/傳感器、智能裝備/部件產業化核心基地。支持各區基于大數據、云計算、車聯網、機器人等基礎優勢,建設一批智能駕駛、智能機器人、智能軟/硬件示范產業園。
促進人工智能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形成發展新動能
一是加強基礎科研創新。加快建設類腦智能科學研究基地等重大創新平臺,開展腦智理論、量子計算、生物特征識別、新型人機交互等關鍵科學技術攻關;推進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支持人工智能科研專項,夯實原始創新和基礎應用創新支撐。
二是建設創新人才高地。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吸引集聚海內外一流人才,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實施人工智能人才高峰建設行動,制定針對領軍人才、高端科研人才、創業團隊的個性化政策,提供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和政策保障,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及團隊來上海發展。建立人工智能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為本市人工智能中長期規劃、重大戰略決策提供咨詢。
三是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對創新創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助推人工智能企業做大做強。目前上海正在組建人工智能發展聯盟,集聚了各領域近300家重點企業、投融資機構及科研院所。下一步,將推動全球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在上海建立區域總部、創新中心;支持創新型企業加快發展,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同時,依托各類“雙創”基地、眾創空間,擴大超算、智能云服務、測試數據集、安全應用認證等公共供給,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四新”企業集聚示范區。
打造多元主體深度融合的智能生態圈,形成要素新供給
一是加快數據資源共享開放。依托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分類推動重點領域數據開放,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豐富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上海已編制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目錄1.7萬多條,有26萬個數據項,年底前將啟動建設全市政務信息交換共享平臺。同時,加快編制公共數據開放重點領域清單,推動氣象、電力、燃氣、通信等公共服務機構逐步開放數據資源,支持企業和公眾充分挖掘海量數據的商業價值,促進人工智能應用商業模式創新。
二是創造優良的市場和政策環境。推動各級政府部門率先運用人工智能提升業務效率和管理服務水平,支持人工智能創新產品開拓市場應用。加強財政資金聚焦扶持,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目前上海正在開展第一批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和人工智能創新項目的組織遴選,將選擇其中技術先進、引領性強、帶動面廣的重點項目予以持續性支持。(申綜)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創新 上海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