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讓科學與藝術跨界融合

2017年12月01日 15:49 | 作者:宋嫻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近日,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科學與藝術委員會”成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擔任名譽主席。這一委員會以科學與藝術融合、推動科學與藝術繁榮發(fā)展為使命,得到了科學家、藝術家的大力支持和響應。

timg (2)

法國作家福樓拜說過,科學和藝術總在山頂重逢。古希臘藝術家根據(jù)數(shù)的規(guī)律,賦予藝術品比例上美的和諧。例如,黃金分割比例是西方古典主義美學的基石,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將其體現(xiàn)為光影、焦點透視、人體解剖學等科學原理和寫實技法,從達·芬奇的許多機械發(fā)明手稿中就能看到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影子。無論是科學教育領域所提倡的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shù)學)教育理念,還是藝術領域對藝術和技術結合的諸多嘗試,都是在同源中尋找更多交叉與融合的可能性。

在科學教育中,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不能僅僅喊口號,應該扎扎實實地進行實踐與嘗試。尤其在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積極開展基于真實情境下的科學與藝術融合的體驗,從審美和藝術層面擴大科學教育的影響。例如,上??萍拣^聯(lián)合多家博物館、高校科研院,共同主辦了“一帶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藍——青花瓷的起源、發(fā)展與交流”展。該展覽不僅呈現(xiàn)了青花瓷的發(fā)展脈絡、文化內涵、藝術鑒賞等,同時關注了青花瓷制瓷與科學研究的發(fā)展,為公眾呈現(xiàn)了科學與藝術交融的“青花盛宴”。又如,中國科技大學梁琰老師拍攝了《美麗化學》系列視頻,從藝術角度闡釋了科學之美,讓更多孩子在科學啟蒙階段就愛上化學。還有一些藝術家與科學家、音樂家合作,把氣象數(shù)據(jù)改編成樂譜進行表演,用數(shù)據(jù)可視化的藝術方法呼吁人們關注氣候變化。

要融合普及,更要加大投入支持。近幾年,國家對各類博物館的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博物館的教育服務和人才培養(yǎng)還沒有跟上步伐。當前博物館教育進行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最大瓶頸就是缺少一批既能準確傳遞知識,又能跨界融合、引導公眾去動手、理解和體悟的教育人員。因此,相關部門首先要加大對博物館教育人員、展示設計人員的培訓和培養(yǎng),幫助他們打破科學與藝術之間思維慣性的屏障;其次,博物館要積極爭取各類社會資源,開展各種跨界合作,打開博物館教育的新視野;最后,博物館應積極發(fā)展覆蓋高端人才的專業(yè)化師資隊伍,彌補現(xiàn)有人才隊伍的短板。

讓專業(yè)的人干專業(yè)的事,也讓喜愛的人參與跨界的事。例如,中國科學院的張雙南教授除了給研究生講授高能物理方面的專業(yè)課程,還開設了《科學方法與美學》課程,備受歡迎。博物館就應該積極尋找這樣的跨界科學家,用專業(yè)與熱情彌補不足、放大長處??梢哉f,避免博物館展示的同質化,嘗試與藝術家、科學家和優(yōu)質社會機構的跨界合作,不失為自然類博物館展示創(chuàng)新的一大趨勢。

(作者為上海科技館科學傳播與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科學 藝術 博物館 融合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九九九热视频最新在线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美女足 | 日本人成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 天天噜啦在线播放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a 起碰97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