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有“智能”也得有“人工”

2017年12月05日 09:25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彌補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既要“引”,也要“培”,立足本土多途徑培養

前不久,國內某知名高校自動化系的一位研究生導師告訴筆者,今年他帶的應屆畢業生很受歡迎。招聘季開始沒多久,就有學生拿到多個職位,對方承諾的年薪高達30萬至40萬元。

這只是人工智能人才火爆的一個縮影。近期舉行的人才高交會上,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成為企業競相爭奪的“香餑餑”。某職業社交平臺發布的信息表明,人工智能職位數量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增長了近8倍。

人工智能人才賣方市場的出現,源于人才供需的失衡。隨著近兩年國內人工智能行業的井噴,除了專業公司求賢若渴,部分傳統企業也想招聘人工智能人才謀求轉型,無形中加劇了人才大戰的“白熱化”。

事實上,全世界的人工智能人才都比較匱乏。國外曾有人用“像干燥的草原上起了一把火”來形容近幾年對人工智能人才資源的爆炸式需求。但相比之下,歐美在人工智能人才儲備量上還是占據絕對優勢,中國相對儲備不足,特別是缺乏尖端人才。目前,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工程師多是重金請回來的海歸“大牛”,但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所謂尖端人才,是指具備卓越的創新思維和強大的原創能力,能夠率領企業在某個細分領域迅速崛起的領軍人才。在人工智能領域,尖端人才不是“一個能頂十個”的概念,而是很可能“顛覆一個行業”。這是因為,人工智能是計算機、自動化、神經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相關人才需要具備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等多種本領。比如熱門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師,就需要掌握圖像處理算法、計算機視覺算法、自然語言算法、數據挖掘算法等多種技術,這些人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同時具有較好的數學、英語和編程能力。他們一旦進入企業,就可以從各個方面指導員工迅速成長。

除了尖端人才,普通的人工智能從業者存量也明顯不足。我國人工智能發展起步晚,之前國內高校在學科設置和就業引導方面未能給予足夠重視,許多人工智能相關產業曾是“冷門”。如今熱潮突起,人工智能相關應屆畢業生被迅速“吸”光,容易出現人才空檔。

想彌補這個人才缺口,既要“引”,也要“培”。歐美國家紛紛發布了本國的人工智能規劃戰略,競相花大力氣引進人才。最近國內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也提出加快引進全球頂尖人才和青年人才,盡快形成人工智能人才高地。《規劃》中還明確,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學科布局,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等。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部門也將對交叉學科進行大力扶持,鼓勵從基礎研究層面培育優秀人才,同時積極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使人才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成長。

值得警惕的是,人工智能產業要去“虛火”,人工智能人才也要去泡沫。企業應根據實際需要招聘人才,切不可聽風就是雨;如果抱著“先搶到再說”的想法盲目跟風,不僅容易造成人才溢價,也可能招來了和尚沒經念,白白浪費了昂貴的薪水。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人工 國內 企業 相關 尖端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点播亚洲日韩国产欧美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 亚洲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小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高清国产免费大片 |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