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繼創者:接力民營經濟的未來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12月4日,由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指導,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家族企業委員會主辦的《中國家族企業年輕一代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京舉辦。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黃榮在發布會上表示,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尤其是家族企業年輕一代健康成長,是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內容。家族企業年輕一代“勵精圖治,銳意進取,代表了中國民營經濟的希望與未來”。
“家族企業中年輕一代的加入,不僅帶來新的思維、新的技術、新的方法,更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12月4日,53歲的全國政協委員、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惠森在《報告》)發布會上說。三個月前,李惠森的提案《關于對中國家族企業年輕一代開展調研的建議》剛獲得了十二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也正是在他的推動和支持下,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家族企業委員會主導的《中國家族企業年輕一代狀況報告》出爐。
這份報告捕捉到的,是新時代民營經濟的新趨勢,民企中堅組成部分的家族企業迎來接班潮流,他們的年輕一代已經登上經濟大舞臺。年輕一代,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李惠森在感慨,其實也在欣賞,李錦記將近130年的歷史,不也是靠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傳承下去的嗎?
接班潮:不一樣的“煙火”
這份《報告》展示了當今中國家族企業年輕一代的基本狀況,包括已完成交接班或已進入傳承過程的,以及未開始接班,尚處于培養期的,還有未進入家族企業工作,自主創業的年輕一代企業家。不僅有全國范圍的整體調研成果,也有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湖北、廣東、四川等7個省市的地區性報告,對家族企業年輕一代有著真實客觀并相對全面的描述與呈現。
根據調查數據,第一代企業家年齡超過50歲的比例超過六成。1978年的改革開放造就了第一代企業家,近40年過去了,當年三四十歲正值壯年的他們陸續步入退休年齡。《報告》根據中國家族企業企業主的年齡,以45歲為標準分為年輕一代企業家和年長一代企業家,按照該標準,年輕一代的企業家均為1970年以后出生。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家族企業委員會對7974位給出年齡的企業主進行了問卷調查,年輕一代企業家3879位,占比48.65%。根據企業主父親狀況,再將企業主分為創業者和繼承者。當企業主父親是企業家、經理人或個體戶時,稱其為“繼承者”,否則視為創業者。
這些年輕一代企業家的成長、教育與創業環境與年長一代企業家有著顯著差異,與年長一代企業家相比,是不一樣的“煙火”。
在教育經歷方面,報告顯示,年輕一代企業家受教育程度總體上高于年長一代企業家。且超過10%的企業主有過海外留學經歷,年輕一代企業家比例略高,最為突出的是年輕繼承者的海外留學經歷,占比達19.24%。
年輕一代企業家中的創業者和繼承者間一個明顯差異則是繼承者中由學生直接成為企業主的比例高達28.15%,而創業者的相應比例僅為8.96%。
在企業經營與管理方面,年輕一代企業家從事制造業的比例更低,從事服務業的比例更高,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產業架構的變遷。
此外,本次調查在2016年完成,實際調查私營企業8111戶,年輕一代女企業家們數量呈現增長趨勢。調查樣本中,男性占比79.1%,女性占比20.3%,其中44人沒有填寫性別。而年輕一代企業家中女性占比24.97%,年長一代僅為16.18%。
鏡像“繼創者”
多年來,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主任林澤炎一直參與家族企業調研,針對年輕一代的特點,他提出,以“繼創者”來形象地概括這些年輕一代的主流趨勢更為貼切,因為他們的身上其實具備了新時代“雙創”潮流的特色。
事實上,報告中也精選了34位年輕一代企業家案例,在這些故事中很容易找到“雙創”的基因。他們圍繞著企業和文化的傳承這條主線,介紹了自己如何選擇接班或創業,以及當時的思想變化和心路歷程,展示出不僅是財富與資產的傳承,更是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核心價值觀的承接,勾勒出一個個年輕一代企業家鮮活的輪廓。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家族企業委員會秘書長趙茲分享了書中方太集團的故事。方太集團年輕的董事長茅忠群和父親茅理翔一起共事,在面對產品轉型時,茅理翔根據以往的經營要做微波爐,但是茅忠群提出要做抽油煙機。
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和中歐商學院的茅忠群拿出科學詳實的調研數據,提出市場上同類產品滴油、漏油、不美觀、不安全等6大問題,他希望做出高端化、專業化、精品化的產品。最終,茅理翔接受了兒子主張。今天,方太集團的抽油煙機已經是行業內的標桿產品。
毛鐵,湖南省工商聯青年企業家商會會長、湖南金龍國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因為父親重病,毛鐵匆忙從加拿大回國,臨危受命,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2009年,毛鐵在多倫多的大學念的是計算機專業,畢業后獨立創業,創業當年的營業額就達到了200多萬美元。
剛來到家族企業時,毛鐵說:“我說的話員工聽不懂,員工說的話我聽不懂。”后來,在父親的支持下,毛鐵提出了企業戰略轉型規劃,一是產品與資本市場融合,二是傳統制造業與新商業模式融合,三是產業與金融融合。短短幾年,毛鐵就帶領企業成功入圍了中國民企500強,順利完成了家族企業的交接。
家族企業傳承是一個敏感的問題,誰來接、愿不愿意接、接不接得住等問題考驗著每一個家族企業的大家庭。《報告》所收錄的案例不僅生動地展現了各種接班故事,也形象地展現出了家族企業傳承的各種矛盾。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私營企業主研究中心秘書長呂鵬看來,家族傳承面臨六大矛盾:一是家族內部同代人的矛盾,如兄弟姐妹的矛盾;二是父輩與“繼創者”的矛盾;三是“繼創者”和職業管理層的矛盾;四是家族與其他家族的矛盾,例如與聯姻家庭的矛盾;五是家族與資本市場之間的矛盾;六是家族與經濟社會政治大環境的矛盾。
對此,李惠森是樂觀派。他說,年輕一代有年輕一代的想法,如果沒有興趣或者沒有能力,那就不要把企業傳承給他,與其把企業折騰壞了不如順其自然,交給職業經理人。“CEO、董事長都可以不是家族的人。”他認為,家族成員不做管理層,可能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
須正確引導
企業接班人的培養一直是民營企業家關心的問題。當下,民營企業主的子女不愿意接班也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很多民營企業主已經接受這樣的現實,他們聘用職業經理人或是干脆退出行業。而對于已經走在接班路上的“繼創者”,傳承路上的最重要的企業家精神的傳承,不僅要靠父輩的言傳身教,還應有政府、社會的正確引導。
早在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團結、服務、引導、教育的方針,一手抓鼓勵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導,既要關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思想,也要關注他們的困難,引導他們特別是年輕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做到愛國、敬業、創新、守法、誠信、貢獻。2016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別委員聯組會上再次強調,要注重對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教育培養,引導他們繼承發揚老一代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和聽黨話、跟黨走的光榮傳統。
林澤炎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開展包括“繼創者”在內的年輕一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教育培養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他建議,要有效引導“繼創者”,應該科學理性認識“繼創者”,了解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分析他們的群體特點和成長規律;應該加強溝通交流,實施分類指導,采用“動態平衡”的思維在發展中及時調整政策,用更加“年輕態”的政策產品和引導平臺,加強思想引導、環境營造、政策扶持、組織建設以及政治安排等“4+1”的系統化措施,才能使“繼創者”成為政治上有方向、經營上有作為、責任上有擔當、文化上有內涵的“新四有青年”,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其所在企業的健康發展。
《報告》收錄了7省市的調研報告,有些調研報告也提出一些教育培養和引導的建議。
廣東的報告建議,建立年輕一代企業家創業交流平臺的孵化機制。地方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引導,幫助年輕一代企業家組織起來,有序成立社會組織,促進政企合作共建。年輕一代企業家對法制建設的訴求明顯強于年長一代,看重政策穩定性和公平性,因此建議提供法律和政策的學習、溝通平臺以及立法推動平臺,讓他們參與進來。
山東的報告建議,年輕一代企業家正面的民族與國家認同感,需要有可持續的政策獲得感為依托,才能成為支持社會穩健發展的思想基礎。國家意志的傳遞應該與年輕一代企業家個人發展和家族企業轉型的訴求相結合。報告由此建議,要通過實地考察、團隊拓展等“年輕態”的方式創造條件,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國情民情,提升他們的存在感和“國家集體記憶”。(記者 吳志紅)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年輕一代 企業家 家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