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人身安全保護令成為家暴受害者“保護傘” 全國已發1830份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記者李麗靜、王琦)反家庭暴力法實施以來,全國各地法院積極實踐,截至今年10月底,共發出1830份人身安全保護令,成為許多長期遭受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保護傘”。
這是記者從7日在河南省新鄉市召開的全國部分法院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上獲悉的。
2016年3月1日反家暴法正式施行后,全國各地法院配合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在反家暴方面做了許多探索。反家暴法實施第4天,河南省就發出首張人身安全保護令,滎陽市的張女士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正在訴訟離婚的她害怕繼續受男方毆打,3月3日向滎陽市法院提出申請,次日就拿到了法院的人身安全保護令。法官還及時將裁定書送到男方及其住所地的派出所、居委會等相關部門。該保護令有效期6個月,主要內容是禁止男方跟蹤、騷擾、威脅、毆打張女士。上海市4家試點法院均與公安、司法、民政、婦聯等部門建立了反家暴協作機制,確保人身安全保護令有效執行。
全國法院的家事法庭和家事合議庭還不斷拓展人身安全保護令適用人群,由婦女拓展到未成年人和老年人。2016年,浙江省仙居縣人民法院根據71歲的陳某富和64歲的泮某英夫婦的申請,向他們的兒子下了民事裁定,決定以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方式保護這對老夫妻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
法官們還對藐視法律,踐踏法律的當事人給予相應的處罰和制裁。2016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男子江某良因在人身安全保護令期間,用圓凳將妻子砸傷,致妻子頭部瘢痕累計長度達10余厘米,經鑒定構成輕傷,被法院以故意傷害罪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附帶民事賠償24192.64元。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表示,下一步,法院將繼續專注機構和隊伍的專業化建設,聯合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家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逐步解決人身安全保護令執行中的各類問題,切實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保護 人身安全 家暴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