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運營方只顧營銷 學習類App仍處于監管灰色地帶
運營方只注意營銷不重視質量
專家稱學習類App仍處于監管灰色地帶
對話人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熊丙奇
《法制日報》記者 杜 曉
《法制日報》實習生 丁靚琦
污染教育環境
記者:一些學習類App出現涉黃內容,可能是哪些原因所導致的?
儲朝暉:一些學習類App出現涉黃內容,我個人認為有兩個可能,一方面可能是開發人員放進去的,目的是為了吸引眼球,獲得經濟回報;還有一種可能是一些違規主體借用學習類App傳播不良內容。
熊丙奇:部分學習類App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游離于監管之外。客觀而言,目前開發、運營學習類App缺乏明確的審批、監管體系。從其內容提供看,應該按教育培訓機構對待,但是,我國對教育培訓機構的審批、監管目前也存在灰色地帶——由于獲得辦學許可證難,有的注冊為教育咨詢公司;還有的則無證無照經營。線下教育培訓機構都是如此,在線教育培訓包括學習類App的問題就更嚴重。
記者:一些學習類App上出現涉黃內容,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
儲朝暉:一些學習類App涉黃,對缺少分辨力的青少年會產生不良影響,誤導青少年,還可能導致本來應該傳播的正常教學內容無法得到傳播,教育的目標也難以實現。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講,一些學習類App涉黃使得教育不夠純潔,污染了教育環境。
存在惡性競爭
記者:目前,學習類App發展較快,應該如何評價學習類App的發展現狀?
熊丙奇:學習類App目前處于快速擴張期。不少運營方為擴大市場份額,不重視質量,只注意營銷。加之教育評價體系單一,學習類App提供的服務大同小異,在營銷中會出現惡性競爭,或者以打擦邊球的內容吸引學習者。
記者:學習類App惡性競爭的表現方式主要有哪些?
熊丙奇:所謂惡性競爭,就是在對方App發布不健康內容;所謂打擦邊球,就是在App中用曖昧的帶有色情意味的話題吸引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的關注。
記者:一些學習類App出現涉黃內容,應該如何認定責任?
儲朝暉:一些學習類App出現涉黃內容,相關運營者、管理者有責任,因為他們沒有嚴格監管、把關。運營者應該對相關內容進行分類監管、把關,不能讓不良內容隨意傳播。學習類App的內容應該明確是服務于教育的。
強化備案監管
記者:學習類App如何扭轉現狀,同時樹立正確的發展方向?
熊丙奇:學習類App應該把精力放在提供優質教育服務、重視教育品質上。同質化、低水平惡性競爭是教育培訓業的普遍問題。要改變這一情況,一方面需要培訓機構有自身明確的服務定位,另一方面需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促進多元教育和個性化教育。在多元教育與個性化教育的大環境之下,教育培訓機構才會走出同質化困境,根據學習者的不同教育需求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記者:在強化對學習類App的監管方面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熊丙奇:建議實行“工商監管+備案制”,即所有營利性教育培訓機構都實行工商注冊,在具體經營時,對教育培訓(服務)項目實行備案制。這有利于把所有教育培訓機構都納入監管,防止部分機構游離于監管之外。
突出行業評議
記者:對于學習類App,家長應持什么樣的態度?
熊丙奇:家長對學生使用學習類App不能簡單地一禁了之,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學生要不要使用學習類App,是存在爭議的。有的贊成,認為這便于學生更有效完成作業;有的反對,擔心使用App的學生形成依賴癥,而且會受不良信息影響。這需要家長理性選擇,并重視對孩子使用學習類App的指導。
家長應該選擇有合法經營資質的App,不能被App的營銷宣傳所蠱惑。要指導孩子合理使用App,包括控制使用時間,利用App開拓作業思路,發現不良信息時要主動屏蔽或者向運營方舉報。家長應與學校一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如果沒有正規渠道對青春期的孩子進行科學的性教育,孩子就會從其他渠道獲得,而這些信息大多是不健康的。
記者:就在線教育整體而言,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儲朝暉:在線教育未來還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在傳播優質教育資源方面,在線教育可以發揮比較大的作用。在線教育傳播優質教育資源時,要做好相關工作,評價、監管要到位。
記者:就在線教育整體而言,監管方面應該朝著什么樣的方向努力?
儲朝暉:對于在線教育整體來說,比較有效的監管方式應該是行業評議、市場機制,但是目前還缺少具體可操作性的措施、制度。隨著在線教育不斷發展,這方面會不斷完善。另外,隨著在線教育使用者鑒別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會對遏制不良內容起到一定作用。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app 教育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