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起飛,向著未來戰場——海軍航空大學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紀實
新華社青島12月18日電題:起飛,向著未來戰場——海軍航空大學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紀實
丁小峰、朱晉榮、吳登峰
日前,海軍航空大學某機場。“起飛!”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海軍航空大學飛行員駕駛著某新型殲擊教練機直刺蒼穹,海軍首批列裝某新型殲擊教練機飛行訓練正式拉開帷幕。
據悉,該型教練機具有典型的新一代戰斗機特征,能充分滿足新一代戰斗機飛行員的飛行訓練。
海軍航空大學是海軍飛行人才和岸防人才的培養學校。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實施以來,海軍航空大學加快人才培養的力度,從空中飛行到地面演練,從課堂教學到科研攻關,處處呈現繁忙的練兵景象。
針對改革重組帶來的育人模式、力量融合、資源共享等方面的挑戰,大學圍繞“改革怎么看、大學怎么建、自己怎么干”,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辦學思想大討論:20余名高等教育專家、飛行部隊主官周周上講臺;專家教授、機關干部、教員學員等各個層次“諸葛亮會”周周有安排……一場場“頭腦風暴”沖破思想藩籬,轉化為大學開局起步的強大動力。
從事飛行20余年的教員張雄,帶領團隊走在艦載飛行針對性培養的前列,把“精準、守紀、零容忍”的艦載飛行理念貫穿到教學全過程。
“放下起落架,速度XXX,放下襟翼,配平,狀態穩定,杠桿中立,按模擬艦載實施!”這是模擬艦載戰斗機飛行員飛行的一個鏡頭。張雄帶領教學團隊改革地面教學,施行學員自主任務規劃、微型課、小組課、標準化協同,并制定了《艦載戰斗機飛行員針對性培養教學法參考》等教學規范,常態化實施了短窄跑道起飛、著陸,快速著陸,高標準推進教學訓練改革。
這樣的改變在育人課堂上不斷上演。
“部隊裝備不斷升級換代,戰法訓法不斷推陳出新,不到一線掌握不到一手資料,課堂教學就跟不上步伐?!苯虇T鄧建球雖然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缺乏。為補上短板,他主動到遼寧艦跟訓,與艦艇官兵同訓練同生活,零距離學習部隊管理方式、新裝備新戰法,將收獲變為授課的“寶典”,深受學員歡迎。
細微之處見新貌。大學著眼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
——聯合編寫56本大綱,研究制定3個新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系統制定17個專業分流轉軌學員教學計劃;延伸開展“實戰化進課堂”活動,深化聯合作戰體系下海軍航空兵作戰指揮問題教學研究、想定作業和演習演練。
——打破傳統固有飛行訓練模式,探索形成了從初教到中教的模擬著艦訓練路子,訓練成果編入《海軍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為后續艦載戰斗機飛行員培養打下基礎。
——打破飛行學員教育訓練“二元”分割現狀,重構飛行人才培養頂層設計,重建教學訓練流程和一體化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首次實行大二空勤學員檢驗飛行,讓飛行元素貫穿基礎教育,實現飛行人才“早接觸、早甄別、早分流”。
——重塑飛行教學訓練體系,確立飛行、領航、戰勤一體篩選、融合培養的路徑。增加戰術基礎訓練比例,加大殲擊機學員目視機動、邊界飛行等能力培養,提升轟運機學員機組協同、外場降落等能力培養,加強直升機學員平臺和海上飛行能力錘煉,人才培養向實戰聚焦。
不久前,海軍首批“雙學籍”飛行學員經過勤學苦練,具備了獨立駕駛某型高級教練機飛行能力。學員朱家岐說:“我們還將瞄準未來戰場,進行編隊、戰術、低空特技等課目訓練。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我們要用新樣子接受新挑戰!”
編輯:秦云
關鍵詞:海軍航空大學 新型軍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