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追記四川華鎣市政協委員周明川:倒在脫貧路上的“布衣干部”
“都怪我平時關心老周太少了,這兩年他駐村,工作辛苦,我還不理解他,為一些小事和他吵嘴……”12月16日,當記者見到四川省華鎣市祿市鎮大坡老村村民王德芬時,年近半百的她掏出手機,翻看著老周生日當天的視頻,不停地抹著眼淚。
王大姐口中的“老周”是自己的丈夫周明川,生前系華鎣市政協委員,市政協辦公室主任科員、祿市鎮大坡老村駐村工作組成員。今年6月29日,因長期積勞成疾引發心源性疾病,他倒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年僅57歲。
“明川同志雖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但他在脫貧攻堅中事不避難、勇挑重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談起他,華鎣市政協主席陳云棟淚流滿面。
“請組織上派我去大坡老村扶貧!”
時隔兩年,華鎣市政協秘書長蔣明仍清晰地記得,2015年11月底的一個下午,市政協黨組會議研究對口幫扶大坡老村駐村工作組成員人選時,55歲辦公室干部周明川突然“闖”了進來。
聽到周明川自告奮勇要去駐村,市政協幾位黨組成員紛紛勸阻:“駐村工作辛苦得很,老周你還有幾年就退休了,還是讓年輕人去吧!”“老周,你父母都80多歲了,駐村照顧不了家,還是不要去啦。”“你兒子媳婦都在外打工,一旦駐了村,5歲的孫子誰來管呀?”
大家一片好心,但倔強的周明川態度非常堅決,“領導們請放心,我一定能做好。”
曾和周明川在鄉鎮共事多年的華鎣市政協機關干部李雪平十分熟悉這個以“摳門”出名的同事,他告訴記者,老周生前非常節約儉樸,穿的衣服、褲子,全是自己扯布讓鎮上的裁縫做,“他一身的衣物加起來從不超過200元。”
“今年春節兒子花了300多元給他買了雙皮鞋,直到去世老周也沒舍得穿。他的同事們,包括老家的親戚們,都說他不像個國家干部,還有人說他小氣、寒酸。”說到這些,王德芬泣不成聲。
“市政協黨組之所以最終同意周明川同志的請求,是因為他這樣的‘布衣干部’長期在農村生活和工作,了解農村、熟悉農村、對農村有深厚的感情,知道農民在想什么、想要什么,能站在農民的立場看待問題、解決問題。”華鎣市政協副主席李現華說。
“老周本來就喜歡‘管閑事’,平常下鄉,遇到村民矛盾化解、低保辦理、助學貸款……他都會盡心盡力。”同一個辦公室工作多年的市政協駐大坡老村“第一書記”李杰是了解周明川的。他說,這些年,老周為基層群眾辦了不少的好事實事,在群眾中頗有威望和影響。
直到和周明川一起在大坡老村共同戰斗了大半年后,李杰才搞清楚老周堅持要求駐村的原因,周明川老家與大坡老村相鄰,他對附近周邊的情況太熟悉了,當地的窮困深深刺痛著他的心。
就這樣,周明川拎著被褥和日常用品,帶著對農村的特殊感情,走上了脫貧攻堅第一線,成為華鎣市全市各駐村工作組中年齡最大的一個。
“越是困難就越說明我們來對了!”
周明川隨駐村工作組到大坡老村的第一天,在碰頭會上,他中氣十足、擲地有聲,“我們要全力以赴、想點辦法,讓村民們早點過上好日子。這才是我們駐村的目的,才對得起廣大父老鄉親!”
第一次和周明川接觸,貧困村民卜友華就發現他是個實誠人,穿得樸素,沒有架子,愿意和貧困戶打成一片。“栽秧子、點豆子,啥時播、啥時收、怎樣管,他都地道得很,不像坐機關的干部,更像是個莊稼漢。”卜友華告訴記者,當時自己就覺得,有這樣的干部帶頭,脫貧信心足了很多。
“老周是我們的‘主心骨’。離開了他,好多工作我們都不好‘拿下來’。”大坡老村黨支部書記唐小峰至今還記得,去年港前大道征地拆遷時,不少當地村民都希望多爭取一些額外利益,遲遲不肯簽訂拆遷協議。
面對這樣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周明川和駐村工作組、村“兩委”成員一起,挨家挨戶做工作。面對干部,他告訴大家不管拆遷戶言語有多激烈,都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忍耐;面對群眾,他反復講政策、擺道理、算細賬,幫他們爭取應有的利益。
“一次說不通,我們就去第二次;兩次說不通,那就去第三次……工作總會做好的。”周明川這樣說也是這樣做。最終,49戶征地拆遷戶全部簽訂了協議,港前大道大坡老段建設如期開工。
兩年來,周明川和駐村工作組多方籌集項目資金300余萬元,修建了通村公路7.8公里、便民路4公里,實現了戶戶鋪設便民路、院院連接硬化路。此外,還籌集了29萬元興修水利設施。
“老周太累了。”唐小峰說,在駐村的日子里,周明川吃住全在村里,周末或假期不加班的時候,他還要到老人跟前盡盡孝道、回到家里盡盡責任,彌補心里的虧欠。扶貧、家人……幾處奔波。去年夏天,他的身體開始出現明顯的不適。
組織和領導勸他住院休養,更換駐村干部,周明川的回答卻只有簡單的一句話,“中途換人,別人還以為我干不來!”
“早曉得我就不給他添麻煩了!”周明川去世后,大坡老村3組貧困戶李得碧惋惜不已。李大姐丈夫多年前去世,兒子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癥,生活格外困難。周明川三天兩頭往李得碧家跑。
一年下來,李得碧家發展起家禽養殖,生活漸漸好了起來。就在6月29日,他還上門幫李得碧填寫了臨時救助申請表,打算在下午開完會后就去辦理。
就這一天,周明川倒下了,從此再沒有醒來……
■采訪后記
“你,很普通,很平凡,普通的名字,平凡的身影,一樣的樸素簡單。你,普通得像山村的一顆莊稼,你,平凡得像山里的一泓清泉。可你普通的名字,老百姓卻把它當親人呼喚。你平凡的身影,卻總是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周明川,你就是那華鎣山下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這個名為“平凡·奉獻·豐碑”的音樂詩畫表演,自今年11月22日起,隨“周明川先進事跡”文藝匯演在華鎣市全市范圍內展開。
華鎣市委宣傳部領導介紹,周明川同志因公殉職以后,中共華鎣市委追授他為優秀共產黨員,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向他學習。華鎣市政協也號召全市政協委員學習他“心系群眾,甘于奉獻,敢于擔當”的精神,將他扶貧攻堅的先進事跡精心編排成情景小品,詩歌朗誦等節目形式在全市巡演。
“我們就是要大力宣揚這樣一位牢記‘布衣身份’的優秀黨員干部和優秀政協委員。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扎根農村20余年,從農技教師到科級干部、從基層一線到市政協機關。身份在變、崗位在變,但‘布衣’本色不變,為民情懷不改。他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始終與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都傾心盡力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采訪結束時,廣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鎣市委書記肖偉華感慨道。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政協 脫貧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