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圖國企民企·圖
高質量發展正揚帆:區域協調發展明確三大目標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出了更加具體、有針對性的內容,明確了三大目標,作出了全面部署。相關專家指出,區域不協調是新時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之一。作為明年8項重點工作之一,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部署,緊緊圍繞著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力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形成新格局。
網絡圖
明確含義堅持以人為本
“過去對區域協調發展的認識存在一定偏差,認為區域協調發展就是要縮小區域之間、地方之間GDP總量、增長速度的差距。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增長速度和GDP不可能都一樣,收入水平也不可能都一樣。各地區應該根據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來發展,這樣才能在空間格局上推動實現高質量的發展。”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日前說。
楊偉民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新時代下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含義進行了明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
“上述三大目標為今后區域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區域協調發展首先需要緊扣‘人’這一核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應成為基本標準。同時,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程度都與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也應成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要把推動基礎設施均衡發展放在重要位置,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在公共教育、醫療衛生及社會服務等方面,要加快解決地區間的不均衡問題,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一目標。”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拓展空間密切板塊聯系
“相比于以往,本次會議在部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時,在東部率先部分加上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做法,也意味著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東部率先將會更強調高質量發展。”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陳建軍說。
魏后凱指出,在四大板塊基礎上,會議對明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三大戰略作出了具體部署。而推動四大板塊與三大戰略相結合,是實現區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將產生多重效應,能打通板塊之間的聯系,激發區域發展的內生活力,推動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和經濟軸帶,由此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其中,以長江經濟帶發展為例。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區域,具有獨特優勢,生態地位重要,發展潛力巨大,其面積約占全國的21%,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表示,長江經濟帶有效地溝通了九省二市,它有效地把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平衡起來,解決了發展中的瓶頸,對未來該地區可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協調聯動全面提高質量
“就一定空間尺度而言,區域協調發展問題實際上就是城市群的健康發展問題,要通過城市群的健康發展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城市群的質量,重點是推進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楊偉民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城市群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也是最具創新活力的板塊。要強化大城市對中小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逐步形成橫向錯位發展、縱向分工協作的發展格局。完善城市群協調機制,推動城市間產業分工、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協調聯動,促進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同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今后一個時期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降低落戶門檻,拓寬落戶通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部署,內容比以往更加全面,勾勒出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所要求的區域協調發展框架。”馮奎說,圍繞著推動高質量發展,三大戰略、四大板塊及四類需要支持的地區重點發展,同時,科學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高城市群質量,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提升。這樣的部署既最大限度覆蓋了全國所有區域,又能夠做到有序有節奏有效率地發展。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區域 發展 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