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為新時代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 ——來自民建北京市委會非公經濟法制研討會的呼聲

2018年01月15日 15:56 | 作者:蔣天羚 | 來源:團結報
分享到: 

1


2017年12月23日,由民建北京市委會法制委員會、民營企業委員會共同承辦的第九屆北京民建非公經濟法制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國家發改委、北京大學等單位和高校及全國各地的150余位法律界專家、民營企業家、經濟界學者和政府官員,圍繞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倡導數字經濟和推動法治中國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需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時用“親”“清”兩字生動概括了政商關系的本質,在全社會引發強烈反響與共鳴。中共十九大報告更是明確提出“構建親清型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副處長、民建北京市委會法制委員會委員靳靜表示,政商關系的本質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實現政商關系的“親”“清”取決于現代市場體系的完善,取決于政府職能的轉變,歸根到底取決于政府與市場哪一方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中共十八大以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逐步加強,而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

2016年6月1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國務院審議通過《國務院關于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正式印發,要求各級政策制定機關對所出臺的政策措施進行把關,防止對市場公平競爭產生影響。靳靜介紹,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確立,就是要從源頭上規范政府相關行為,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因此,構建“親”與“清”的新型政商關系,離不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在各級政府和政策制定機關的全面貫徹落實。

如何深入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貫徹落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競爭法中心主任、民建中央法制委員會副主任黃勇表示,應盡快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法治化。

黃勇介紹,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作為中共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全新制度,涉及面廣,內容豐富,操作復雜。盡管《意見》已經明確了主要制度內容,但《意見》的本身并不是法律法規,無法作為法定依據在市場監管實踐中予以直接援引和實施,不具有可訴性,不符合法定程序要求,而且無直接對應的法律責任。因此需要積極推進《意見》的法制化,不妨以國務院行政法規的形式出臺《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條例》來明確上述內容,以增強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強制力,從而真正實現維護公平競爭的政策功能。

“《意見》確立了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但缺乏相應的責任保障機制,因此應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法制化的基礎上構建相關責任機制,通過建立責任制度,做到責任到人、責任可追溯。”

“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源自于競爭政策,其有效落實關系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和經濟發展的未來。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深入貫徹必將促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市場的建設和形成,推動我國經濟建設邁入‘新時代’。”黃勇說。

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創新活力 把握新時代經濟發展新機遇

中共十九大報告對民營經濟未來發展方向的表述也引起了民建專家學者的關注。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對民營企業,尤其是廣大中小微企業來說,如何更好、更快、更健康地發展,中共十九大報告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北京中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民建北京市委會民營企業委員會委員王文亭表示,民營企業正進入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創新轉型發展正成為新引擎。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引領發展,產業轉型孕育新商機。新時代下,民營企業應把握發展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擴大內需戰略支點、“一帶一路”的巨大機遇。

“民營經濟發展到今天,進入到了新時代。我們要把握歷史新機遇,對未來做出精準的預判,把握融合之道,激活創新發展的加速器,讓企業隨著新的時代共舞。肩負中國經濟繁榮昌盛重任的民營企業家絕不能有半點觀望、懈怠、游離的心態,而要把事業做得更大更好,應該繼續堅定不移地創新,科技創新是時代主流,不斷挑戰產業革新的巔峰,把企業做好做強。”王文亭說。

北京市中滿律師事務所主任、民建北京市委會法制委員會委員楊雲在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同時,也關注如何保障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楊雲認為,司法機關要堅持各類經濟主體的訴訟地位平等、法律適用平等、法律責任平等,依法公平公正平等地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為各種所有制經濟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

“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在促進我國經濟供給測結構性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法律制度要與時俱進,切實保護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針對民營企業在經營。如明確涉嫌犯罪的,依據行為性質和社會危害性審慎地采取強制措施,在查封扣押涉案財產時盡量避免影響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的正常生產經營。” 楊雲建議。

商業模式迎來創新時代 “互聯網+”、人工智能也需法律護航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信息技術在我國的不斷發展,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在我國已經成功崛起。2017年12月3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于烏鎮開幕。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重申了十九大“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要求,并預期“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進入快車道”。毋庸置疑,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結合促使了各種“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的不斷推陳出新。這樣的產業變革對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對此類商業模式創新進行保護的需求也越發凸顯。而這樣的需求也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關注。

北京市道和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黃鷹建議,從現有框架中加強現有制度對商業模式創新的保護。“尤其應當注意與商業方法專利相關的問題,內部調整涉及商業方法專利的具體審查標準。同時應發揮好《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兜底作用,把握好個案中的利益平衡。”

近年,人工智能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但同時,法律上的問題也紛至沓來:倫理、商業、技術方面還存在很多原來法律沒有觸及的空白或缺失。“我國雖已把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但是還未出臺人工智能相關的法律法規,而這些工作對應對未來人工智能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促進人工智能健康發展是不可缺失的。”北京極海縱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民建北京朝陽區聯合四支部委員吳泳鋒說。

吳泳鋒介紹,人工智能所涉及的主要問題包括:隱私問題、人臉聲音識別版權問題、知情權和選擇權問題、倫理道德問題、權責歸屬等問題。

“算法是中立的,但是算法的設計者可能并不一定中立。因此對于人工智能技術中涉及到很多‘黑箱’環節應當有條件的要求透明化,確保其不存在歧視并符合社會倫理道德標準。特別是在一些使用人工智能進行犯罪調查、公共政策制定等對公平公正要求較高的領域,可以考慮通過立法強制要求對算法進行公開和公示。”吳泳鋒說。

“借助人工智能進行創作,其版權歸屬到底如何?使用真人的聲音學習再創作出的歌曲作品聽起來和原唱音質音色非常相似,那么版權是否毫無爭議地屬于人工智能產品的使用者?”對于很多新的情況,吳泳鋒認為需要及時出臺明確的司法解釋或其他法律文件進行引導。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制度 公平競爭 審查 民營企業 經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一级在线免弗 |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自线 | 先锋资源国产男人色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尤物在线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