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釋放“制度供給”紅利

2018年01月24日 10:54 | 作者:郝洪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近日,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上海市高院、市檢察院簽署《行政規范性文件審查銜接工作機制的意見》。這意味著,上海率先在全國建立起行政機關與法院、檢察院規范性文件審查工作銜接機制。

這個機制包括“意見征詢”“會商通報”“涉訴材料共享”“協同配合”“數據平臺對接”“業務培訓交流”共6項內容。看起來不復雜,但對政府約束卻不少。比如,意見征詢機制,行政機關在文件制定或文件備案審查過程中,需要就特定規范性文件聽取法院、檢察院意見;再比如,協同配合機制,對發現問題的規范性文件,政府法制機構要督促文件制定機關啟動文件的立改廢程序。可見,上海對“一紙政令”的起草、審議、審查,更慎重、嚴格、規范。

這一機制的建立是對上海“突出制度供給”發展要求的呼應。去年底,上海十一屆市委三次全會提出,要突出四個方面的工作著力點,“強化創新驅動”列第一,第二就是“突出制度供給”。

多年來,上海都得益于“制度供給”的紅利。上海自貿區就是通過制度創新創造營商環境,促進投資貿易的便利化。像“負面清單”制度就大大提高了市場主體在投資、貿易方面的效率,節省了企業的時間成本,催生了經濟效益。但在上海看來,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還要繼續優化制度供給,因為“制度供給”就是區域核心競爭力。

一如上海主要領導所言,“從一定意義上說,現在經濟社會發展最缺的不是資本、人才,而是制度供給。”經濟社會中的新情況新需求新問題層出不窮,產業跨界融合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邊界越來越模糊,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不斷涌現。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只有通過有效的制度供給,把新的要素引入原有的制度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實現新的組合,提供一整套更加完善、更加優質的制度保障,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上海對“優化制度供給”的再強調,還有另外一層深意,那就是“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進改革”,尤其是推進政府自身改革。

“優化制度供給”并非新詞。有不少專家在不同場合發聲,指出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制度創新、制度供給。但實際操作中,“優化制度供給”始終很難有效落實。最近,媒體就曝光了多起地方機構帶頭破壞規則,長期政企不分,裁判與運動員角色一肩擔的新聞。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有的是對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新趨勢缺少了解,抱殘守缺,將“制度供給”理解為“優惠政策供給”;有的是因為制度創新涉及方方面面太多,不愿意打破舊有的利益格局,懶于優化制度供給;有的則是居高臨下,將“制度供給”片面理解為管理而非服務,強勢干預市場,與企業爭利。這些現象背后,都是政府自身改革的不到位、不徹底。

作為制度供給的主體,政府不加強自身改革,“優化制度供給”就淪為一句空話。“制度供給”是否精準、有效,一個地區能否從“制度供給”中獲得紅利,關鍵看政府是否能理順政府、市場與社會三者關系,是否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解決問題,是否做得“更好”而不是“更多”。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制度 政府 上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电影在线专区 | 亚洲五月花在线观看 | 一区三区四区国产 | 正在播放国产乱子伦最新视频 | 色桃花亚洲天堂视频久久 | 日韩一本到欧美国产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