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浙大睿醫承建華夏醫學人工智能專項基金技術平臺
專家呼吁:中國醫學人工智能應在產學研合作上向國外學習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24日電(記者 李木元)“中國的醫學智能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困擾該領域發展的一大難題就是前沿醫學研究和臨床科研如何轉化落地。” 1月20日,華夏醫學人工智能專項基金與專項獎在京成立,部分院士、專家學者在成立儀式上呼吁,中國的醫學人工智能在數據公開、產學研合作方面需要向國外學習,加強全產業的融合與創新。
當日,華佗健康委托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簡稱“中國醫促會”)管理由其提供的1億元資金,用于獎勵和資助中國醫學人工智能的科研項目,標志著我國醫學人工智能領域有了國家級專項資助與獎勵。浙大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作為技術方將承建該專項基金的開放技術平臺。
據悉,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領銜,知名醫學人工智能專家、浙江大學吳健教授擔任中心主任。
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并升級為國家戰略以來,中國人工智能企業融資總額達到27億美元,亟待提升的醫療行業也紛紛加入醫學人工智能浪潮,圍繞醫學影像、輔助診療、藥物挖掘、智能導診、健康管理等方面開展了眾多探索。然而,前沿醫學研究和臨床科研如何轉化落地,成為當前困擾醫學人工智能研究者的難題。
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要求,倡導開源共享理念,促進產學研用各創新主體共創共享,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等機構合作開展人工智能學科建設。
“科研與轉化應用要對接起來,華夏醫學人工智能專項基金與專項獎會重點鼓勵、支持產學研一體化的項目,”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夏醫學人工智能獎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韓德民表示,醫學人工智能是互聯網醫療的下半場,人工智能時代要重視研究結合轉化應用、醫療健康服務與產業協同,借助產學研模式的浙大睿醫及其打造的基金開放平臺,可以幫助醫學研究與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協同。
“中國醫學人工智能起步晚,但目前底層技術發展迅速,沒有落后太多,反而在數據公開、產學研合作上應向國外學習,加強全產業的融合與創新,”吳健表示,作為首個智能醫療行業聯盟——醫學人工智能聯盟的平臺技術支持單位,浙大睿醫希望將聯盟的醫院、醫學團隊、計算機人才、企業等資源向全行業開放,讓醫學人工智能的同仁在聯盟和基金的平臺上有所收獲,共同推動國內醫學人工智能的發展。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中國醫學 人工智能 產學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