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2017兩岸關系十大事件
2017年,兩岸關系形勢更加復雜嚴峻。臺灣當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放任縱容“去中國化”“漸進臺獨”活動,挑動兩岸敵意,阻撓兩岸交流合作,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但大陸方面始終牢牢把握兩岸關系發展正確方向,努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總體來說,兩岸關系呈現官方冷民間熱的局面,在曲折中前行。今天,本版推出“2017兩岸關系十大事件”盤點,與讀者朋友一同回顧過去一年影響兩岸關系發展的部分大事。
中共十九大召開
指明新時代對臺工作方向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習近平總書記所做的十九大報告充分肯定了過去5年對臺工作取得的新進展,在深刻總結十八大以來對臺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的基礎上,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重要理念、目標任務、原則方針和主要措施。
點評:十九大報告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尤其是針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問題的闡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臺大政方針一以貫之的堅定性、與時俱進的開創性,集中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新理念新主張新要求,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做好新時期對臺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報告充分表明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追求國家統一的共同心愿和反對“臺獨”分裂的堅定意志,極大地鼓舞和激勵廣大臺灣同胞參與到維護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來。
全國臺企聯10周年
新起點新機遇上再出發
2017年5月24日,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致信祝賀,向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全體會員和廣大臺商表示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會見與會代表并發表講話。
點評:全國臺企聯既是臺商在大陸發展的推動者和見證者,更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已茁壯成長為團結臺灣工商業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寫下了亮麗篇章。習總書記的賀信和俞正聲主席的講話,充分體現了對全國臺企聯和廣大臺商的高度重視與深情關懷,也為全國臺企聯發展指明了方向,表明了新形勢下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歡迎和支持臺灣同胞在大陸發展的政策主張。相信廣大臺商群體也會在把握大陸發展機遇、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方面有新的作為。
新黨“創新之旅”
十九大后兩岸政黨首對談
應中共中央臺辦邀請,2017年12月9日,新黨主席郁慕明率新黨大陸訪問團來北京、南京、上海訪問。11日,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會見了訪問團,并介紹了中共十九大有關情況,闡述了十九大確定的對臺方針政策和我們在兩岸關系重大問題上的態度主張。在京期間,中央臺辦與訪問團進行了座談。
點評:同臺灣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黨、團體與人士開展交往對話,維護并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大陸的一貫主張。這次新黨來大陸訪問,是中國共產黨與臺灣政黨在十九大后首次面對面的對談,充分體現了大陸對這個一貫主張的堅持和延續。在當前兩岸關系形勢下,此次對話交流,對于增進兩岸互信,對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具有積極意義。新黨青年黨工回臺之后遭到臺灣當局的非法拘禁,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島內“臺獨”勢力的心虛和恐懼。
兩岸開放交流30周年
汲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動力
2017年是兩岸開放交流30周年,兩岸各界為此開展了多種類型的紀念活動。其中,在10月28日于上海舉行的兩岸關系30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海峽兩岸百余名專家學者共同以兩岸交流30年為核心要點,展開交流,同時為新時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出謀劃策。
點評:30年前,在祖國大陸的積極推動和島內民眾的強烈呼吁下,臺當局開放臺灣老兵返鄉探親,這是兩岸開放交流的起點。30年歷程中,兩岸通過交流融洽了同胞情感,增進了同胞福祉,凝聚了兩岸民意,形成了支撐和推動兩岸關系向前邁進的強大力量。當前,兩岸關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進入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雖然有臺當局和島內“臺獨”勢力的持續阻撓和破壞,但回顧30年的曲折歷程,我們不難看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前途仍然是光明的,兩岸中國人有信心有智慧有力量解決好祖國和平統一的問題。
“盧麗安效應”引熱議
震懾“臺獨”激勵兩岸同胞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大會開幕前,土生土長的臺灣十九大代表盧麗安在“黨代表通道”與媒體交流時表示,自己生長在寶島臺灣,以身為臺灣的女兒為榮,以生為中國人為傲。此舉迅速為兩岸各界廣泛關注,并引發臺灣青年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熱潮,被稱為“盧麗安效應”。
點評:“盧麗安效應”不僅僅體現出一些臺灣青年個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意愿和權利,更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兩岸關系發展的歷史趨勢。在堅持改革開放3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得到了包括盧麗安在內的一大批臺灣同胞的認同。面對大陸迅速發展的態勢,特別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勢,兩岸各界有識之士都能看出,兩岸融合發展、臺灣最終回歸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可以說,“盧麗安效應”給頑固“臺獨”者當頭一棒,給渴望統一者有力聲援。
卡式臺胞證自助購票
臺胞在陸學習工作生活更便利
從2017年春節開始,中國鐵路總公司通過優化調整鐵路售票系統,加裝改造自助售取票機等措施,陸續在閩、京、滬、粵等地火車站推出臺胞自助購、取票服務。中國民用航空局經過前期準備,大陸各大機場的自助購票設備已支持手工輸入臺胞證購票。大陸還出臺了一系列便利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
點評:過去一年,大陸出臺的便利措施涉及臺灣居民在大陸的就業執業、社會保障、生活便利等諸多方面,為臺灣同胞在大陸的發展、生活創造了更好的條件,也促進了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這些措施都是在兩岸關系聯系溝通機制停擺的形勢下,大陸堅持為臺胞謀便利的務實做法。這也再次證明,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是當前重要的趨勢,政治上的困境無法撼動這股潮流。相比臺當局種種“口頭善意”,大陸的便利措施顯然將“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落到了實處,將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和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放在了心間。
首屆兩岸學生棒球聯賽
兩岸青少年體育交流的盛會
2017年12月1日,由深圳市政府、海峽兩岸棒球交流合作委員會主辦的第一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在深圳開幕。聯賽自開賽以來,從預選賽到復賽再到總決賽,橫跨北京、臺中、深圳三地。總決賽中,兩岸共有32支隊伍參加64場比賽。
點評:相比于在美、日等國家第一運動的地位,棒球在中國大陸只能算是剛起步不久的新興體育項目,發展潛力巨大。然而,棒球運動在臺灣的發展也已有百余年歷史,更是臺灣學生運動的重要項目。首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中,兩岸青少年不僅在球藝上進行切磋,還在生活中進行交流。可以說,以棒球聯賽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正象征兩岸青年互動不斷向前邁進。兩岸關系的未來在青年,依靠體育賽事能點燃激情、凝聚力量、共享榮譽、共結友誼,這對兩岸青年是無價的。更值得稱道的是,通過在運動中交流互動、增進了解,臺灣青年能認識真正的大陸,這讓臺當局所謂“天然獨”不攻自破。
肯尼亞電信詐騙案宣判
順應兩岸民意維護正當權益
2017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張凱閔、林金德等85人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作出一審判決。上述被告人中,70余人系公安部組織北京市公安局于2016年4月從肯尼亞押解回國人員,其中張凱閔等44人為臺灣居民。
點評:近年來,臺灣的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在境外設立窩點,對大陸民眾進行電信詐騙的活動十分猖獗,嚴重損害了大陸民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光廣大大陸民眾對此深惡痛絕,有正義感的臺灣民眾也希望將這些電信詐騙犯罪分子繩之以法。但因在島內被輕縱,臺灣電信詐騙仍有“風靡全球”的趨勢。臺灣島內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士還企圖利用此案,進行政治炒作、攻擊大陸人權、挑撥兩岸同胞感情對立,但結果證明這些做法都是徒勞的。大陸司法部門將跨境電信詐騙犯罪分子緝拿歸案、繩之以法,是順應民意、維護權益的正義之舉,受到兩岸同胞充分肯定和認同,也得到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兩岸產業合作區掛牌
臺資企業參與大陸中西部發展
2017年9月、12月,國臺辦會同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分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授牌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兩個合作區均為“一區三園”,其中,位于廣西的合作區包括防城港產業園、崇左產業園和欽州產業園,位于四川的合作區包括成都產業園、德陽產業園、眉山產業園。
點評:由于主要集中于大陸發展較快的東部地區,在陸臺資企業不少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當前,大陸正值新一輪經濟快速增長期,“一帶一路”建設讓中西部地區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面對這些商機,臺資臺商當然不應該缺席。合作區的設立可以充分發揮四川和廣西在承接臺資企業轉移、幫助臺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將為臺資企業在大陸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和更大商機。當然,合作區的設立,也進一步破除了少數人散布的“大陸對臺資企業卸磨殺驢”的謠言,彰顯著大陸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與臺灣同胞分享改革發展機遇的善意,和進一步拓展兩岸經濟領域合作交流的誠意。
兩岸媒體人峰會
逆境中攜手唱出和聲
2017年11月24日,以“攜手·和聲”為主題的第三屆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開幕。兩岸百余家媒體及相關機構代表齊聚北京,共同回顧兩岸新聞交流30年發展歷程,探討融媒體時代下的兩岸新聞交流與合作。
點評:本屆峰會是中共十九大勝利閉幕后兩岸媒體界的首場重要交流活動,又逢兩岸新聞交流開啟30周年之際。在當前兩岸關系復雜嚴峻形勢下,兩岸媒體更應勇于擔當,善盡社會責任,堅持為民發聲,講好兩岸故事,努力作“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的維護者、同胞心靈契合的促進者、中華優秀文化的弘揚者、“臺獨”分裂言行的反對者,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兩岸媒體人峰會的召開,正是為兩岸媒體人提供一個互相認知、深入交流的渠道,提供一個回顧歷史、共創未來的平臺。在兩岸關系逆境中攜手唱出和聲,正是兩岸媒體人的共同愿景。
記者 黃昌盛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兩岸 發展 兩岸關系 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