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國家衛計委:創新醫療服務舉措 破解群眾看病“三長一短”難題
人民網北京2月12日電 (記者 楊迪) 1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在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表示,自2015年開展第一個3年的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以來,重點圍繞人民群眾在醫院內的醫療服務需求,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改進醫療服務流程,破解看病“三長一短”難題,改善醫療服務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張宗久介紹,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鎮江視察基層醫療衛生工作時指出,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實現均等化的愿望十分迫切,像大城市一些大醫院時常人滿為患,要切實解決好這個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針對醫療衛生新形勢、新任務,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決定組織實施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
三年來,全國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各級醫院、廣大醫務人員積極落實,針對看病就醫“瓶頸”問題,創新醫療服務舉措,不斷改進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感受。
一是信息化技術廣泛的應用,使醫療服務更加智慧。醫療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在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提升醫療質量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合作。三年來,很多的項目從理論轉化為現實,從設想發展成設備,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具體的醫療服務,可提供移動支付結算的醫療機構達到了2777家,是三年前的三倍,節省了患者排隊繳費時間。很多醫院都開發了手機APP,患者就診只需要攜帶一部手機即可完成掛號、就診、繳費、檢查結果查詢推送等,真正體會到了智慧醫療帶來的便利。
二是創新了醫療服務模式,使醫療質量快速提升。1340家醫療機構設置日間病房,開展日間化療等服務,比如北京腫瘤醫院就是這方面的典型,減少了患者了等候住院時間。8400家二級以上醫院開展臨床路徑管理,增長近40%。全部的三級醫院、80%以上的二級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救治網絡逐步探索開展,這兩個中心的建設對于急診服務,特別是對一些心肌梗塞和腦卒中的患者建立了一個快速的救治通道,大大地提高了救治質量和效率。
三是資源下沉加速推進,使醫療服務更加可及。縣級醫院在對口支援醫院的幫扶下,新建了臨床專科3600個,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與三年前相比,國家、省、市、縣四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建立,22個省建立了省級遠程醫療服務平臺,覆蓋了1800多個縣,其中國家級貧困縣實現了全覆蓋,遠程服務給大家帶來的便捷服務,很多鄉村居民不用跑到大城市就可以實現遠程專家服務。第三方評估機構對三年改善醫療服務效果評估時,對互聯網上2883萬條醫療服務相關信息的分析顯示,網民對醫療服務改善的整體感受以正面為主,充分顯示了改善醫療服務的積極成果。
張宗久指出,新的三年,醫務人員更期望把現有的一些工作上升為制度,并在醫療服務的全流程方面進一步改善。因此,衛計委對一些探索性、倡導性的工作進行了梳理,在未來三年,要在五個方面進行固化、形成制度:
一是預約診療制度。這項制度在過去三年對于醫療機構更加便捷和舒適的流程作了很好的制度探索,第三方評估顯示,預約就診患者的滿意度顯著高于非預約就診患者的滿意度。
二是遠程醫療制度。遠程醫療已逐漸成為連通醫療機構和患者的紐帶,特別是讓邊遠地區人民群眾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促進醫療的公平和可及。
三是臨床路徑管理制度。臨床路徑管理既可以保障醫療質量,也可以規范醫療行為,目前全國有7825家二級醫院實現臨床路徑的管理。
四是檢查檢驗結果互任制度。目前全國多數醫院已實現了同級檢查檢驗結果的互認,這項互認制度國家在制度保障上主要是質量的同質化和質控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所以通過三年的實踐已經可以上升為國家制度安排。
五是醫務社工和志愿者制度。醫務社工是醫患之間的潤滑劑和穩定劑,對于和諧醫患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過去三年里,各級醫院都探索嘗試推進醫務社工制度,讓醫療服務更加有溫度。這五項制度在新的三年,要在全國進一步建立推廣。
張宗久強調,通過改革與改善醫療工作的經驗總結,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向前推進,醫療服務持續改善,都離不開醫務人員這個主力軍,離不開廣大醫務人員的廣泛參與。在未來三年的改善服務中,不但要強調讓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同時也希望醫務人員共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成果,要求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更加關愛醫務人員,各級領導要主動深入醫療的第一線與醫務人員交朋友,下力氣改善醫務人員的待遇、工作環境和后勤保障,讓他們能夠更加舒心、順心、安心的為患者做好服務。
編輯:趙彥
關鍵詞:國家衛計委 創新醫療服務 三長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