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馮友蘭:“慢養生”養出人生境界
著名哲學大師馮友蘭先生最終以95歲高齡走完漫長的人生之路,不僅留下極其豐富的學術思想,而且也樹立了“慢養生”的典范和榜樣。他1983年曾給當時88歲的自己寫下一副對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胸懷四化,意寄三松。”
順天理。作為哲學家,馮老胸懷寬廣,氣度坦然。這不僅體現在面對生死的大命題上,他很推崇北宋哲學家張橫渠的話:“存,吾順事;歿,吾寧也?!备憩F在對待生活小事的態度上。一次,在子女陪同下馮老游覽美國新澤西天然動物園,返回途中不巧車子壞了,雖已非常疲倦,但馮老卻仍像平時那樣,始終安安靜靜地坐在車內,不急不火,這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動不已。
重境界。在西南聯大時,有一天馮老在校園里突然路遇一位學者。那人問道:“芝生,到什么境界了?”馮老隨口而應:“到天地境界了”。而馮老所說的“天地境界”,正是他提出的人生“四重境界”中最高的一重。無論修身養性還是做學問搞研究,他都不折不扣地踐行著自己的“人生境界”之說。
不著急。這其實與馮老“天地境界”的深沉高遠息息相關、血脈相通,是貫穿于其學術研究和修身養性之中的重要理論。一次,馮老和同事一起內遷,當坐車過鎮南關時,司機特別提醒大家把胳膊放進來。可馮老卻想:我胳膊擱里頭、擱外頭有什么關系呢,我有我的自由。結果正當其沉溺于自己的哲思世界時,車已過了城門洞,而他的胳膊也不幸被碰骨折。此事也充分反映了馮老凡事“求自在”“不著急”的生活態度。
晚勤奮。作為著名哲學家兼教育家,馮老一生著作等身,桃李遍地。晚年功成名就的他,本可頤養天年,可他卻依然以頑強的毅力和時間賽跑。從80歲開始,前后用了近15年時間,終于完成了中國哲學史上的鴻篇巨制——《中國哲學史新編》。僅此一斑,我們就不難看出其“慢養生”的明智之處,如果沒有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身體狀況,也就不會有如此豐碩的晚年成就。
編輯:趙彥
關鍵詞:慢養生 馮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