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讀原創 讀原創
趙長祿委員:面向國家戰略實施人才供給側改革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解艷華)“高校人才培養應該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進行人才供給側改革。”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趙長祿日前表示。
網絡圖片
為推動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的建設,2015年,我國制定并出臺《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在趙長祿看來,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我國人才支撐還面臨三個短板:一是數量不足。在“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預測”中,至2025年,人才缺口2986萬,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10個專業榜上有名。二是質量堪憂。制造業發展,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交叉融合,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體系難以適應。三是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脫節,產教融合不夠,高校重基礎研究、學術水平,工程教育實踐環節薄弱,知識運用能力難以適應。在人才市場上薪酬體系影響下,學生當中存在重虛擬經濟、輕實體經濟的思想。
對此,趙長祿建議,改革培養模式,實施產教融合。比如設立人才培養專項計劃,不改變培養學科、專業,但由高校和企業聯合制定培養方案,單列培養標準,改革評價體系,與大學人才培養主導體系相輔兼容,同時堅持特色培養,注重能力適應;凡面向國家戰略的人才培養專項業績在學科專業評估中予以認可、激勵。改革課程體系,注重交叉融合、一專多能型人才打造。創新產教融合機制,建立校企長效合作平臺。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開展科技創新,在創新活動中培養人才。
編輯:吳靜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