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讀原創 讀原創
人才?人才!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解艷華)“未來世界各國的競爭會使人才競爭更加激烈,中國需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助力強國建設。”日前,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網絡圖片
連日來,教育界委員就人才培養展開了深入研討。
教育興人才興 助力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
在劉利民看來,中國經濟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教育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人才動力。“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劉利民列舉了一串數字: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7.479.6%,青少年文盲率下降到1.08%,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為10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7.5%,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3699萬人,毛入學率達到42.7%。
“這在世界上都了不起,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這是我們的自信所在。"劉利民說。
“在各行各業的很多大工程、大項目中,發揮重要帶頭作用的領軍人才和骨干人才幾乎都是教育這40來年培養的。"全國政協委員、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曾勇表示,無論對尖端科技、國民經濟還是其他領域來說,教育培養的人才貢獻都是巨大的。
“國家未來的發展要依靠人才戰略,這與我們提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是一脈相承的,以人才為支撐,才有我們今天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人才薈萃的局面。”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大學法學院常務副院長沈開舉表示。
教育人才培養還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現象
“人才培養要明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和培養什么樣的人。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講,要按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教委副主任王璟表達自己的觀點。
學業負擔重,如何培養出具有創新人才?3月2日,全國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從1951年到2017年國家圍繞中小學學生的減負出臺過幾十份文件。但恰如古詩云:‘一山放過一山攔’。幾十年喊減負,有些地方孩子們的書包越喊越沉,課外負擔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時間越喊越少。也有數據顯示,我們國家中小學生每天課外寫作業的時間是2.82小時,時長已經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的將近3倍。”
“去年在四川掛職教育廳副廳長,我了解到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來說,中西部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環境都還相當欠缺。”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汪小帆在掛職時曾目睹了一個班容納120人的“大班額”現象,在他看來,目前教育人才培養的短板在中西部,應該把資源向這些地方傾斜。
科研、教學和社會服務并稱為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但長期以來國內一些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現象十分普遍。“我國礎教育質量相當好,但是高等教育和發達國家差距有很大差距,其中一個原因是老師承擔太多科研任務,主要精力都在爭課題上,這個評價體系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人才培養,高校應該把重點放在提高教學質量,學術研究應該是第二位。”全國政協委員、安徽大學校長匡光力表示。
“對于科研來說,現在出現了‘應用研究熱、基礎研究冷’的現象,搞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轉而就跑去搞應用研究,基礎研究工作的難度很大,科研人員必須得真正‘沉’下去,才能有所突破。”在全國政協委員鄧文基建議,高校的管理應當少一點評價,多一點安靜,給高校學者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改善高校科研的軟環境,給創新性人才培養提供文化土壤。
回歸人才培養的本位
“今后教育發展既要滿足老百姓的需求,以人民為中心,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也要滿足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求;還要滿足市場對人才層次要求不斷提高的需求。以此,助推和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頻繁提起“以人為中心”。
在唐江澎看來,學校要發展學生的素質,就要優化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職業體驗,讓學生能夠把當下的學業同未來大學的專業選擇貫通起來,把專業和走向社會后安身立命的職業聯系起來,把職業同建功立業的事業聯系起來,再大一點,就是把事業和擔當民族復興,造福整個人類的使命聯系起來,變“因分而學”為“為愛而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這其中不光是學習動機的問題,更是理想問題和價值觀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張政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設“雙一流”大學,要有“中國的立場、世界的眼光”。同時,建設“雙一流”大學的核心是人才培養,高校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優秀人才,需要優秀教師,因此,要在全社會建立尊師重教的氛圍,不斷提升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讓更多優秀的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在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韓平看來,真正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來從事基礎教育。
“我們要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堅守教育陣地,加快解決一批教育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培養優秀人才,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更好地發揮教育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朱之文委員如是說。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教育 全國政協 人才培養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