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王階委員:利用中醫藥做好慢性病防控

2018年03月21日 09:42 | 作者:王階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慢病,是由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引起的,以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精神心理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為主的疾病。據WHO統計,2015年全世界有4000萬人死于慢病,經濟損失占全球疾病負擔的50%。我國慢病中高血壓、糖尿病患病人數過億,冠心病、慢阻肺病患者超過千萬,心力衰竭、癌癥患者數百萬。目前的治療費用超過15756.20億元,占整個居民治療費用的68.25%,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給公共衛生事業帶來沉重負擔、影響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慢病管理存在的問題

慢病防治缺少相關政策和資源支持。我國人口眾多、老齡化趨勢嚴重,慢病管理需求量大,資源較少,水平較低。

管理結構僵化,主體單一,內在動力不足。目前的慢病防治管理服務團隊職責不清,大部分工作都由醫務人員共同完成,各成員間的溝通、探討、協作管理不夠。慢病體系中,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區域性醫療資源不能實現縱向整合和集團化管理。

信息化網絡建設未健全。目前我國社區居民健康檔案還沒有統一的信息軟件,不能實現信息共享,缺少動態管理,計算機應用人才也不足。高層次、專業化、高素質的慢病防治專業技術隊伍不足。對慢病防治認識不足、缺乏緊迫感。

利用中醫藥提升慢病防治管理

利用中醫藥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發揮協同作用。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協同作用,就是通過中西醫結合,病征結合,優勢互補,進一步改善臨床癥狀、減少遠期終點事件、降低病死率,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提升慢病管理水平。如冠心病在明確診斷與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運用辨證論治指導下的中醫療法,可使臨床療效由70%提高到88%。再如高血壓病,中醫根據證候進行干預,其中腎虛型患者加用補腎中藥,不僅緩解腎虛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還可輔助西藥平穩降壓,并減少西藥用量。因此,建議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與特色,另一方面強化中西醫臨床協作,開展聯合攻關,形成中西醫共同參與、獨具特色的中國慢病管理體系。

利用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發揮主導作用。在疾病預防控制方面,治未病思想是中醫學幾千年來遵循的理念,其核心內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三個方面,若能充分挖掘,系統梳理總結,加以推廣,可以讓人民群眾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得病之后通過有效治療不向大病方面發展,病好以后通過精心調養防止復發,從而從根源上提升慢病管理的現實意義,真正減輕經濟負擔。

利用中醫藥在疾病康復中發揮核心作用。康者,寧也;復者,返也,康復是通過治療回到動態平衡的狀態。在疾病康復中,中醫藥理論獨到,方法多樣,可發揮核心作用。如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過中醫益氣、溫陽、活血、利水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心臟功能。

利用中醫特殊醫療形式防治慢病。中醫學治療疾病的總則包括治病求本、以平為期、調整陰陽、標本論治、扶正祛邪、三因制宜、同病異治、異病同治、隨證治之等內容。中醫的特色治療方法多樣,如活血化瘀、扶正培本、清熱解毒、通里攻下等。目前活血化瘀法被廣泛應用于心血管系統疾病、腦血管病、血管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增生性病變、婦科病、各種炎癥及疼痛等疾病。扶正培本治法在防治腫瘤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對中晚期患者提高免疫功能有效。

穩定慢病、帶病生存。中醫治療具有包容疾病、穩定疾病和帶病生存的智慧。慢病經過積極地治療后,癥狀減輕或消失,有了更長的生存時間和更高的生活質量,達到新的平衡穩定的生存狀態,從而達到智慧醫療及美麗人生的目的。

(本文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中醫藥 慢性病防控 政協委員 王階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字幕美少妇视频 | 亚洲日本一本在线 | 一级国产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91 | 中文天堂最新中文字幕版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