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民進中央調研組在巴中調研
4月1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率民進中央調研組在巴中市調研。圖為調研組在長灘河村了解“五會自治”情況。
4月1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率民進中央調研組一行離開廣元,赴巴中市南江縣、巴州區等地,繼續開展“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調研。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隨同調研。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田向利,民進中央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張雨東,中共巴中市委書記羅增輝等省市領導陪同調研。
南江縣正直鎮長灘村距巴中城區僅20公里。村落位于龍耳山下、清江河畔,環境優美,如一幅偌大的山水畫。鄉村酒店、農家樂、民宿等點綴其間,吸引著不少城里人來享受鄉村美景。長灘村面積4.8平方公里,轄3個村民小組,302戶1016人,201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0500元,先后被評為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村,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鄉村旅游景區。
然而幾年前,長灘村還是一副殘破凋敝的景象。短短幾年間,長灘為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調研組了解到,這一方面得益于村里抓住了市委、縣委建設正直鎮統籌城鄉綜合性示范鎮的機遇,實現了從園區到景區、農村到社區、農民到股民的轉變,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該村以鄉村治理為抓手,探索出的“一強四治”模式。即:黨建強村,創新設置長灘社區黨委,構建“一核多元”綜合治理體系。自治管村,實行六步工作法議事,議定了“十五要十五不要”的村規民約,通過“三議三公開”協商事務,依托農民夜校推進全民普法,普法經驗在全省推廣。德治立村,開辦“鄉村道德銀行”,導入銀行管理理念,將積分存入銀行,采取共評共議的辦法對村民言行進行量化計分,按月評議打分、按季度兌換生活必須品、分年度進行表揚鼓勵。共治安村,通過實施“雪亮工程”強化技防開展治安巡邏強化人防、規范網格管理加強聯防。
治理體系的完善帶動了產業發展,群眾紛紛走上了脫貧增收之路。在七彩長灘青年農莊里,女老板辜彩云向調研組介紹說,農莊可以提供棋牌、品茗、餐飲、住宿、垂釣、農活體驗等休閑娛樂活動,近到巴中,遠到成都,每天都有游客來這里度假休閑,平時都有二十人左右,周末和節假日能有上百人,忙得不可開交,年收入有2、30萬元,生活紅紅火火。
在八十公里開外的巴州區化成鎮,有個和長灘村名字類似的長灘河村。調研組在這里了解到,2017年長灘河村有158戶村民借助扶貧政策,易地搬遷搬進了新居,整個長灘河村也一舉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在全村脫貧后的第一個春節,經過村紅白理事會審議后,決定舉行集體壩壩宴來慶祝。2月20日(正月初五)晚上,央視新聞頻道特別節目《非常年夜飯》用半小時時間播出了這次壩壩宴盛況。在長灘河村,類似壩壩宴這種紅白喜事,都要經過紅白理事會審議,哪些酒宴可以辦、怎么辦、哪里辦,都要遵守紅白理事會公約。三年來,村里興辦酒席量減少了百分之六十,鋪張浪費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新風逐漸養成。
紅白理事會是長灘河村“五會”之一。五會是指村里組建的集體資產管理協會、產業發展聯合會、紅白理事會、新居業主委員會、老年協會,通過“五會自治”模式,長灘河村形成了治理為發展、發展促治理的良好氛圍。
蔡達峰在在萬壽村與鎮司法所調解員曾芙蓉交流
隨后,調研組來到化成鎮金光小學蟒螳壩村村校(教學點),村校建于1953年,現有學生45人,其中小學生30人,1—4年級各設1個教學班;有幼兒園學生15人。有公辦教師6人。調研組實地察看了學校教學及輔助用房、活動場地、圖書室、實驗室、食堂、伙房等基礎設施建設。
看到學生人數稀少,調研組詢問,如何保證村校學生的教學質量?巴中教育部門負責人介紹說,村校學生少在巴中是普遍現象,目前全市所有村校平均只有11人,10人以下村校還有860個,1人校131個。對此,巴中市采取“一支、二派、三帶”的模式,一支是上級學校派出優秀教師來村校支教,二派是選派中心校的教師到村校任教,選派中心校的音、體、美教師到村校流動教學;三帶就是強校帶弱校,中心校帶村校,骨干教師帶青年教師,努力提高村校的教學水平。當地還在優化教學點布局、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師資水平、保障教師待遇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調研組對當地黨委政府統籌配置區域內教育資源,千方百計保證農村教育質量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當天,調研組還到川陜蘇區將帥碑林和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參觀考察,除了感受和傳承紅軍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精神外,當年川陜蘇區蘇維埃政府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有效地開展社會治理,對今天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也仍有著啟發和教育意義。
4月2日上午,調研組來到恩陽區觀音井鎮萬壽村。萬壽村面積3.2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442戶1623人。2016年退出貧困村序列,2017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四好村”。2018年1月,萬壽養生谷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
調研組在這里考察的重點是“眾口調解法”。過去,萬壽村治安案件多,鄰里糾紛多,信訪上訪多。近年來,村調委會采取了“眾口調解法”,化解矛盾糾紛,收到明顯成效。都說眾口難調,這眾口調解是怎么操作呢?會不會因為無序產生對抗?村委會負責人的介紹打消了調研組的擔心。這種方法是由調解員、律師、當事人及其親友、鄰里、鄉賢組建“村民法庭”,通過就事釋法、依法公論,彰顯法治約束;通過鄉賢評理、親友監督,突出道德導向;全程公開,眾口評議,體現民主自治,達到知法、氣順、事了的目的。“眾口調解法”被表彰為2016年四川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優秀創新項目,形成的案例入選“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論壇暨第五屆村鎮論壇”2017年農村基層治理十佳案例。這一方法實施后,全村各類上訪信訪案例逐年減少,到2017年全村已無一例上訪信訪。
中共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魏在田,民進四川省委會專職副主委趙川榮、秘書長張宏,省農業廳副廳長卿足平,南江縣、巴州區、恩陽區等有關負責人陪同調研。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調研 民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