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6類先天性結構畸形患兒將獲醫療救助
今后,神經系統等6類先天性結構畸形疾病兒童將可獲得醫療救助。近日,記者從市衛計委獲悉,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醫院等5家醫療機構被確定為北京市項目定點醫療機構,承擔先天性結構畸形患病兒童救助及醫療費用補助等相關工作。
市衛計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透露,為減少先天性結構畸形所致殘疾,推進健康扶貧工程,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于2017年啟動實施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項目主要針對發病率相對較高、有成熟干預技術、治療效果好的先天性結構畸形,為患兒提供醫療費用補助,減輕患兒家庭醫療負擔。北京市作為項目實施地區,承擔家庭經濟困難的先天性結構畸形患病兒童救助工作。今年,北京市確定解放軍總醫院、陸軍總醫院、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醫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5家醫療機構為北京市項目定點醫療機構,承擔先天性結構畸形患病兒童救助及醫療費用補助相關工作。解放軍總醫院為北京市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管理機構。
申請救助的患兒需同時滿足四個條件:臨床診斷患有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及生殖器官、肌肉骨骼系統、 呼吸系統和五官嚴重先天性結構畸形。年齡在18周歲及以下,家庭經濟困難,并能提供低收入證明以及建檔立卡貧困戶證明,或由社區村委會、居委會等開具的貧困證明。須在項目定點醫療機構接受診斷、手術、治療和康復。醫療費用自付部分超過3000元,方可申請救助。
救助將針對患兒申請救助日期的上一年度1月1日之后,在定點醫療機構的診斷、手術、治療和康復醫療費用給予補助。根據患兒醫療費用報銷之后的自付部分,一次性給予3000元至30000元補助。市民可撥打12320北京市衛生計生服務熱線咨詢詳情。(記者 劉歡)
編輯:趙彥
關鍵詞:先天性結構畸形患兒 醫療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