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制造業PMI連續20個月位于景氣區間
昨日,國家發改委發文稱,市場預期穩中向好,各方對中國經濟前景信心增強。實體經濟發展預期良好,制造業生產經營穩中有升,非制造業保持平穩較快運行,實體經濟貸款需求有所上升。
從具體數據來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20個月位于50%以上的景氣區間,3月份為51.5%,較上月上升1.2個百分點。3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6%,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穩定在54%以上的較高水平。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市場所研究員劉翔峰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一季度增長勢頭良好,普遍預計在6.8%至6.9%之間。制造業生產經營穩中有升的有力支撐表現在,市場需求擴張穩步加快。從制造業行業大類看,3月份,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PMI分別為52.2%、53.2%和53.1%,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新動能培育加速推進,制造業向高端邁進,供給質量不斷提升。此外,新動能轉換加速,信息產業、高科技研發發展迅速,促進了整個制造業的增長。
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昨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我國實體經濟發展良好的支撐點主要有三個,一是技術上,我國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能力處于全球前列,這些技術快速發展并向制造業加速滲透;二是政策上,近幾年以“三去一降一補”為抓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為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地產金融當前處于政策調控期,制造業整體發展環境逐步改善,實體經濟在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實際獲益效果會加快顯現;三是環境上,近期外需雖相對有所不足,但中國制造業體系完備且“一帶一路”發展勢頭良好,加之我國的大國大市場優勢帶來的內需和投資都比較穩定,整體看對實體經濟的支撐比較穩固。
劉翔峰表示,今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主要聚焦以下幾個領域,一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措施;二是技術創新增強了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三是消費增長刺激了產業需求;四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小城鎮建設和田園綜合體建設,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五是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降低外資準入的市場門檻,全面提升金融業開放水平,以更大力度的市場開放,促進產業升級和貿易平衡發展。(記者 蘇詩鈺)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制造業 pmi 連續 月位 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