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成就“雄安質量” 先明確有所不為
前幾天,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面世,邁出了“千年大計”落實的第一步。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設立的全國性新區,怎么建、建什么,從一開始就備受關注。設立一年來,千年秀林植樹過萬畝,北京至雄安城際鐵路開工建設,市民服務中心接近竣工,經受住炒房、炒地、炒戶籍、炒房租等多重考驗,雄安新區顯示出與眾不同的氣象。
對各方創業志士而言,欣逢新時代,實施新政策,誰都豪情萬丈,試圖搶抓機遇大顯身手。然而,作為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既需要千帆競發的局面,也需要有的放矢的方向,知道“不做什么”,許多時候與知道“該做什么”同等重要。如今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批復實施,劃定禁區、識別誤區、厘清盲區、排除雷區,對雄安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至為關鍵。
打造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首要定位。過去搞開發,往往在劃定生產生活空間后才思考生態保護問題,雄安新區則不一樣,從一開始就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把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新區建設不能給“華北之腎”白洋淀帶來污染,而且要修復和保護白洋淀生態環境,這是前提,是底線,更是必須完成的任務。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必然要求創新驅動、高端引領。雄安嚴格產業準入標準,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業、中低端第三產業,產業發展的“負面清單”十分醒目。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過去一年,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企業捷足先登,眾多央企搶先布局、自發集聚成“央企一條街”。新區規劃綱要釋放的信號更加明顯:高新、高端、高精尖,敞開大門;高污染、高能耗,門都沒有。
“不做什么”,還包括“土地財政”。過去一些地方對“土地財政”形成依賴,低價征地、高價出讓搞房地產開發,不僅直接推高了房價,還抬高了金融杠桿,導致產業結構失調。新區設立前后,對房地產依法管控,嚴禁炒房。嚴控房地產開發,建立嚴禁投機的長效機制,也成為新區規劃綱要的一條重要原則。綱要明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對于“不做什么”,還有一個層面。中央領導反復叮囑:要保持歷史耐心,把每一寸土地都搞得清清楚楚后再開工建設,不可倉促上陣、留下遺憾。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領導干部必須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歷史的教訓同樣警示,一些新區開發建設中,“大樓立起來,干部倒下去”,腐敗問題必須高度警惕。雄安新區成立之初,河北省紀委就亮起“探照燈”,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確保不發生重大腐敗案件。未來雄安清新明亮,干部做事更要清廉透亮,打造廉潔新區。
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方向偏了,跑得越快離目標越遠。起步開局之際,雄安新區尤需保持干事創業的冷靜清醒。讓時光作證,對歷史負責,為后人負責。新時代看雄安,“雄安質量”一定不會令世人失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新區 安新 雄安質量 明確 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