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陶一桃:新時代經濟特區新使命新作為

2018年05月09日 15:10 | 作者:陶一桃 | 來源:深圳特區報
分享到: 

作者:深圳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 陶一桃

【提要】經濟特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富有制度績效和卓越成就的窗口,不僅要在拓展對外開放新格局中繼續發揮率先引領的作用,而且還將會以不斷創造的中國奇跡把特區的窗口擦得更亮。

A

經濟特區無疑是中國社會實現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從而全方位啟動社會轉型的必由之路

34年前的初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考察深圳、珠海經濟特區后欣然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創建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34年后的今天,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時代的高度,以戰略家的氣魄與智慧再次對經濟特區做出歷史性的判斷和新的使命要求:“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程上,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出水平。” 可以說這不是事情的巧合,而是現實對歷史的呼應,發展對時代的回答。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寄語經濟特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握好新的戰略定位,繼續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改革開放的試驗平臺、改革開放的開拓者、改革開放的實干家。這是經濟特區新的戰略定位,也是經濟特區面臨的重大歷史發展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是對經濟特區的肯定,是對中國社會制度變遷路徑選擇的肯定,更是對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所探尋的中國道路的肯定。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吹響了新征程的號角,指明了中國深化改革的道路,進一步明確了經濟特區在新的歷史時期所承擔的新的歷史使命。

回顧我國40年改革開放歷史,如果說探尋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實現現代化的道路,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擔當與使命,那么創建經濟特區則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為實踐這一偉大探尋的偉大創造。從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中國道路形成的角度來看,給予經濟特區多么高的評價都不為過。對于今天的中國而言,經濟特區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特殊政策的產物,更不是一項權宜之計,而是中國社會制度變遷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現實的邏輯起點,它本身就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內涵。甚至可以說,沒有經濟特區的創建,就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實踐;沒有經濟特區的示范,就沒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普遍確立與發展;沒有經濟特區“先行先試”,就無所謂中國道路的探索;沒有經濟特區率先與引領,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積累;沒有經濟特區的拓展與創新,就沒有實現中國夢的堅實的制度與物質力量。

從中國社會改革開放之初的政治背景來看,經濟特區無疑是中國社會實現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從而全方位啟動社會轉型的必由之路;從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來看,經濟特區無疑是徹底擺脫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從而邁上旨在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由之路;從中國制度變遷的道路選擇來看,經濟特區無疑是在傳統意識形態曾占據主導地位的國家里,打破傳統體制的僵化和意識形態的教條,從而自上而下地完成轉型社會制度變遷的必由之路;從發展的戰略上來看,經濟特區無疑是在一個極“左”思想曾牢牢占據支配地位的國度里,真正摒棄“人定勝天”的盲目和“寧要社會主義的草”的荒謬,從而以非均衡發展的方式走上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經濟特區作為開啟中國改革開放的突破口,同時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征程。從此,中國現代化走上了一條既不同于傳統體制下的蘇聯模式,又不同于資本主義時代的西方模式,更不同于中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和拉、美國家的獨特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B

率先完成了由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國范圍內的普遍確立與完善

改革開放之初,經濟特區作為自上而下強制性制度變遷的特殊政策的產物,在“摸著石頭過河”理念下,以“敢闖”“先行先試”“率先示范”的精神與品格率先完成了由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國范圍內的普遍確立與完善,推動中國社會的改革開放由經濟體制改革逐步走向全方位的社會改革。

深化改革的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經濟特區作為中國制度變遷的路徑選擇,它的使命依然艱巨,它的作用依舊獨特。在探索深化改革的路徑方面,在率先推進“四個全面”實現“五位一體”戰略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進程方面,經濟特區還要一如既往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以“敢闖”“先行先試”“率先示范”的精神與品格,為新時代新的改革開放的征程提出新理念、開拓新思路、創新新制度、探索新路徑、提供新的可以復制的經驗與模式,從而降低改革開放的成本,提高制度變遷的績效。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特區作為中國道路重要的實踐模式和組成部分,作為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轉型的實踐方式,它的實踐意義與現實價值是歷史性的,它將在相當長的時期里,作為中國制度變遷的獨特路徑而發揮著獨特作用,并且將繼續以不斷率先改革,先行先試的示范作用印證著中國道路的正確性。

C

以更具輻射力和制度創新績效的“擴散效應”,帶動更廣泛的區域協同發展,形成更廣泛的區域經濟圈

改革開放之初,經濟特區作為一種制度安排,率先打破了傳統體制下的一般均衡狀態,使非均衡發展成為中國社會制度變遷的最佳路徑選擇。如果從制度變遷理論和區域增長理論來看,在40年改革開放歷程中,無論典型經濟特區、廣義經濟特區還是自貿區、灣區,都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不同時期與階段中,承擔著不同的先行先試使命,從而實現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一項制度安排。

4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非均衡發展方式是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大國里,完成社會轉型,從而實現全面發展的制度績效最佳、成本代價最低的路徑選擇,尤其對于降低改革開放的試錯成本而言,更是如此。當年以建立特區的方式開啟中國社會的制度變遷主要在于降低改革開放的政治風險和試錯成本,之后的各類特區的建立則更多的是以政策的力量培育經濟增長極,并通過“回程效應”、“擴展效應”和“涓滴效應”的釋放,以制度示范制度,以區域帶動區域,并以先行先試所形成、積累的增長極,逐步帶動、實現社會的均衡發展與全面發展。

深化改革的今天,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社會主要矛盾的過程中,經濟特區將繼續作為政策高地所形成的經濟增長極,在不斷產生更加具有競爭力的“集聚效應”的同時,以更具輻射力和制度創新績效的“擴散效應”,帶動更廣泛的區域協同發展,形成更廣泛的區域經濟圈,從而不斷改變、形成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版圖,從非均衡發展入手,實現均衡發展共享富裕與繁榮的目標。

D

從這里走岀去的不僅僅是商品、資本、技術,還應該有制度、文化和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與胸懷,還同樣包括可供借鑒的制度、規則和對分享發展理念的友好認同

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特區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對外開放的窗口,而且還是中國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不可或缺的唯一窗口。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時逢包括香港在內的“四小龍”產業更新換代與結構調整。如是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引導下,香港以加工業為主體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及時而又恰如其分地落戶于亟須制造業的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深圳。可以說,區域間產業的梯度轉移從來都不是純物質的物理移動。如當年剛剛創建起來并急迫尋找發展機會的深圳,在承接香港產業鏈條的同時,也必然把資金、技術、管理和現代企業制度一并漸進轉移到了這座成長中的年輕城市之中。正因為承繼市場經濟發達地區和國家的產業更新鏈條,深圳不僅降低了經濟發展的成本,提升了起步的臺階,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向市場經濟學習的成本,并確定了外向型經濟的特征。而且“輸入”的加工制造業,還以其派生需求催生了第三產業的興起與發展,這對全國都是一種示范與引領。以開放促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內在邏輯。沒有改革就不會有開放,然而沒有堅定不移的開放,深化改革將失去的不僅僅是外在的推動力,還有更深層次的制度變革的原動力——國際競爭力與大國地位。

深化改革的今天,在中國社會由政策開放走向制度開放,由外向型經濟走向開放型經濟的進程中,尤其在落實十九大報告所提出來的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的目標實踐中,特區和那些不同時期承擔不同使命的經濟特區的不同拓展形式,還要繼續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成為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梁與平臺。從這里走岀去的不僅僅是商品、資本、技術,還應該有制度、文化和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與胸懷,還同樣包括可供借鑒的制度、規則和對分享發展理念的友好認同。經濟特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富有制度績效和卓越成就的窗口,不僅還要在拓展對外開放新格局中繼續發揮率先引領的作用,而且還將會以不斷創造的中國奇跡把特區的窗口擦得更亮。

E

經濟特區要繼續“敢闖敢干”“先行先試”,提供可以復制的經驗

40年前的改革開放是沿著“漸進式改革”的道路前行的。“漸進式改革”的特點就是在自上而下的制度變遷中,始終保持黨對社會轉型的絕對領導權;在社會變革的過程中首先讓人民直接感受到變革的實惠,激勵人民參與改革的熱情和對改革的支持;在改革原有體制的同時,給舊體制留出逐漸退出的時間;在推動社會改革發展進程中,充分發揮“舉國體制”的力量,減少制度變遷的時滯。以深圳為典型代表的經濟特區成功的實踐證明,以強制性制度變遷為主導,以誘致性制度變遷為潛能;以經濟改革為切入口,以全方位改革為方向;以發展經濟為著眼點,以全面發展為目標;以非均衡發展為路徑,以協調共享發展為宗旨的這一改革的邏輯路線是正確的。

深化改革的今天,面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面臨政府管理體制機制,社會運行規制、全民共享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營建及法治社會建設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大課題,經濟特區還要繼續“敢闖敢干”、“先行先試”,提供可以復制的經驗。中國改革開放40年歷程,不僅以其自身的成功實踐證明了自身所選擇的道路的正確性,而且還探索出一條轉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可借鑒的發展方式。中國道路的探索過程是對人類文明的認同過程,又是為世界提出中國智慧的過程。這一過程承載著一個民族獨立自主謀求富強的美麗故事,更體現了改革開放倡導者、領導者們探索的膽略、自我革命的勇氣、歷史性選擇的智慧與民族擔當的情懷。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經濟特區 中國 改革開放 制度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日韩欧美九九精品综合网 | 亚洲一品道在线观看 | 亚洲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 | 亚洲欧美日韩一香蕉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