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法媒回顧伊以關系歷史:曾為親密盟友 現在卻成死敵
法媒稱,伊朗在國王統治時代曾是以色列的盟友,而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后卻變成了以色列不共戴天的敵人。以色列今天把德黑蘭及其核計劃視為真正的“生存威脅”。
據法新社5月11日報道,在以色列1948年建國后,伊朗國王與這個新國家保持著密切關系。伊朗當時庇護著這個中東最大的猶太人群體。
以色列在伊朗擁有重要的外交使團,并且用武器、技術和農產品來換取從這個國家進口石油,以滿足其40%的需求。
報道稱,1979年,隨著伊斯蘭共和國的建立,伊朗停止了與以色列的一切官方關系,并且決定不承認它。以色列成了耶路撒冷的“占領者”和犯下“屠殺”巴勒斯坦人罪行的敵人。
但非官方的貿易關系得以維持。在1980年至1988年的兩伊戰爭期間,以色列向德黑蘭提供了約1500枚導彈。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試圖讓巴勒斯坦人停止襲擊。伊朗精英軍隊伊斯蘭革命衛隊幫助成立了真主黨,這一什葉派組織主要在黎巴嫩南部地區活動,與以色列展開武裝斗爭。
1998年,伊朗稱已經首次測試射程為1300公里的地對地導彈,能夠打擊包括以色列在內的地區大多數國家。
2000年,德黑蘭宣布已“成功”進行新的試驗。以色列軍方一位負責人擔心地說,“伊朗從2005年開始將擁有軍事核能力”。
2005年,伊朗極端保守總統內賈德聲稱,以色列應該被“從地圖上抹去”。他還多次發表敵對講話,尤其是把大屠殺說成是“編造出來的”,以及稱以色列為“毒瘤”。
同年,伊朗在伊斯法罕恢復鈾濃縮相關活動。以色列敦促國際原子能機構阻止“邪惡政權”獲取核武器。
2015年7月,經過近兩年的積極談判,伊朗與國際公認的一些大國簽署了有關其核計劃的協議。內塔尼亞胡當時表示,“以色列不受這一協議的束縛……因為伊朗一直想要摧毀我們。我們將會始終自衛”。當美國2018年5月8日宣布退出該協議時,以色列表示完全支持。
以色列因為敘利亞而處于戰爭狀態。以色列數次空襲敘利亞政權、真主黨以及伊朗的陣地。以色列領導人不斷宣稱,“我們不會允許敘利亞成為伊朗”對付以色列的“橋頭堡”。
2018年5月10日,以色列對敘利亞境內所謂的伊朗目標進行數十次殺傷性轟炸,聲稱是在回應伊朗對以色列控制下的部分戈蘭高地發射火箭彈。
編輯:秦云
關鍵詞:親密盟友 死敵 伊朗 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