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家校共育不應成為“角色錯位”的擋箭牌

2018年05月15日 16:47 | 作者:胡甜 | 來源:紅網
分享到: 

如今,社會對孩子的教育愈發重視,家校共育理念不斷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學,從批作業,到課堂值日保潔,再到監督學生考試,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過程中,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于模糊,家長正在成為一支隨叫隨到的“編外教師”隊伍。(5月14日新華網)

所謂家校共育,就是充分發揮好家庭、學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把孩子培育好,二者缺一不可。在這一層關系中,家庭和學校有著共同的目的,但是各自的職責卻有所不同。家庭的職責在于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陪伴孩子健康成長,配合學校、教師完成對孩子的教育。而學校、教師的職責應該側重于確保孩子在學校接受良好教育、養成良好品質、健康快樂成長,正如韓愈《師說》中所提到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誠然,讓家長走進校園,適度參與教學管理,確實有著其積極作用,一方面家長可以更好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切身體驗教師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從而更加體諒和理解教師,正確認識教師對孩子的批評。但是,如果這樣的家校互動喪失了一個“度”,家長的“適當參與”變成了“隨叫隨到”,“協調配合”變成了“越俎代庖”,那么也就意味著這樣的良性互動已經走偏了、變味了。

家庭和學校的職責模糊、家長和教師的“角色錯位”,所帶來的不良反應顯而易見。一方面,家長都有自身工作和事業,不是專業教師,不了解學校的值班報告、應急處理等制度程序,在值班、監考等很多方面并不能替代教師。這樣既干擾了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也有可能因為出現緊急事件處理不當,導致及其嚴重后果。另一方面,學生考試與自習情況本應納入老師觀察、思考與講評內容,如果由家長來執行,既不利于老師掌握第一手材料,也不利于學生自習提問和師生交流。

家校共育不應成為“角色錯位”的擋箭牌。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應該認清自己的職責。家長和教師應該多換位思考,強化溝通,互相理解。家長要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學校、老師的工作,對老師反映的問題要引起重視,及時幫助孩子彌補不足。學校和教師當然也要積極創造平臺,搭建橋梁,讓家長和社會適度參與學校管理,但是一定不能有打著“家校共育”的名號,有給家長攤派任務的情況發生。唯有家庭和學校、教師和家長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你“松土施肥”,我“捉蟲修剪”,才能讓孩子這顆“小樹苗”茁壯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學校 家長 教師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永久乱码专区 | 孕妇动漫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高潮在线播放 |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 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 | 亚洲人成在线88 |